在各种聒噪质疑声中,光伏行业走过了步履艰难的2012年。
回顾2012年的光伏行业,哀鸿遍野也许是最恰当的形容词。
企业不分国界,前赴后继似的续写倒闭与破产的相似情节;补贴不分国界,取消与下调已然成为各国光伏政策的主旋律;“麓战”与“双反”不分国界,加速了市场环境恶化的同时,也将新兴的光伏产业击得支离破碎……
现实的残酷让2012年的光伏行业低迷消沉,不仅缺少了往年蓄势待发的气势,也缺少了敢于憧憬美好未来的自信。“回顾历程、理清症结、寻找方向”已然成为当前光伏人最需直面的问题。
时值年底,本期对2012年的光伏发展进行一个全面性回顾,旨在与光伏人一同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政策频出
▲2月1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4月28日公布的结果确定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兆瓦。
▲2月24日,国家工信部正式下发《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一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3月27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在产业化平均效率指标上,单晶硅电池达到20%,多晶硅电池达到19%;晶体硅电池成本降至7元/W,硅片厚度降至160微米;推动高效电池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产业化,实现年产能100MW。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提出将建设100座新能源城市、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工作,会议表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以贴息方式支持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9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计划分别安排技改贴息资金1300亿和1400亿。
▲9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发[2012]44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
▲2012年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 W以上,2020 年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G W。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全国34个省,每个省分到500兆瓦的装机容量。
▲9月15日,工信部下拨技改贴息资金228亿元;科技部下拨技术创新资金260亿元。
▲9月21日,河北省拟定《关于振兴光伏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光伏行业十条措施。
▲国开行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该项建议明确,将继续加强对国内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确保行业内“六大六小”12家优势企业授信额度。
▲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出台《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对满足条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承诺接入电网,免费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定、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并且全额收购这些项目富余的电量。光伏并网瓶颈得以破除。
▲12月11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今年第二批总量2.83GW“金太阳”工程公告。
▲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会议确定五点政策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
(三)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点评:
在2012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光伏产业推出系列扶持政策不可谓不多,从上述资料来看,已达十余项。
从以上密集出台的光伏政策来看,无论是12月19日国务院层面上对国内光伏产业的定调,还是10月26日国网出台的服务意见对光伏并网的承诺,光伏行业都应该清楚地看到各方面对光伏行业支持的态度是高度统一明确的。
尽管这些扶持政策与项目种类林立、且来自不同的部委审批稍稍给国内光伏行业造成了申报上的些许混乱,但都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在当前光伏艰难时期,对打开国内光伏市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三部委推出的“金太阳”示范工程连续批复两次,核准量分别为1.71兆瓦与2.83兆瓦,规模远超行业预期。
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应用市场鲜有起色,但经过两轮“金太阳”的突击审批,按照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需要今年完成的5GW光伏装机目标得以快速完成;另一需财政部、住建部审批的“光电建筑一体化”工程也不甘落后,抢在年底的最后几天出台了2012年最后一批项目的审批结果,为争取到相关项目的企业发了一个大“红包”。
政府在出台政策上的“抢时间”也导致了行业内企业“抢申报项目”的现象出现。2012年第四季度,企业争抢补贴额超过投资额50%的“金太阳”工程项目成为今年光伏行业最热闹的场景,企业各显其能拉网式搜寻适合“金太阳”项目的屋顶与土地,而“金太阳”成为今年唯一可盈利的补贴政策。但好景不长,随着这些资源的稀缺性矛盾逐渐凸显,存在补贴缺陷的“金太阳”工程有望在今年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注:“金太阳”补贴方式为事前补贴)
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文件,将我国之前略微走偏的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拉回接负荷区的分布式发展方向上。这一文件的发布与国网对光伏并网服务承诺被看成国内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启动的最佳契机的来临,但事实上,只有国家出台适合各地的分类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国内才有望真正迎来分布式光伏盛宴的到来。
关键词二:
“双反”频袭
始自2011年11月份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提起的“双反”事件终于在2012年尘埃落定。
3月2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
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11月7日,在经过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定后,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终裁落地,美方将针对中国相关生产和出口企业征收介于18.32%至249.96%的反倾销关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关税。从初裁到终裁,终于有了最终的定论。
欧盟委员会9月6日发布正式立案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的案件,是中欧双方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此次立案调查不仅包括电池片,还延伸到了晶体硅光伏组件和硅片。
印度反倾销局9月12日收到印度业界申请,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装板或部分组装板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我国光伏对印出口份额较小,但有人士担心,这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亚洲其他新兴国家频频发起对我光伏产品调查。
中国商务部决定自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将本案与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调查进行合并调查。
点评:
“双反”是2012年光伏行业中的一个高频词。
而频繁出现在各个行业的“双反”,历来对各国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这种贸易战中,很少会出现所谓的赢家。“无论你来,还是我往”,受伤的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光伏“双反”也不例外。
在欧盟“双反”之初,国内还有很多企业曾抱有幻想:与中国保持着贸易顺差的欧盟追随美国“双反”的可能性不大。但事实上,来自欧盟态度坚决、杀伤力极大的“双反”、以及纯属跟风的新兴印度市场的“双反”,都无情击碎了中国企业的最后希望。各种“双反”的到来,沉重打击了国内光伏企业与国内光伏行业。尽管从数据上看,出口欧洲市场量不断增加,但国内光伏企业却难脱离“量升价跌、出口越多越亏损”处境。
从专家的各种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欧盟“双反”真正意图在于打压我国已经领跑的光伏产业,所以国内企业应该早日放弃对任何国家的幻想,积极寻找降低“双反”影响的途径的同时,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强国内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值得大家欣慰的是,在国内光伏遭遇“双反”之后,行业内兴起了企业科技自救的风潮,一部分定位科技领先的光伏企业正在进行“卧薪尝胆”式开发,在光伏行业低谷悄然成长,期待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来看,“双反”也有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三:停产减员频现
▲中盛光电集团关闭其唯一一家正在运营的硅片厂;
▲上半年,近九成国内多晶硅企业停产;
▲协成硅业成为国内首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裁员”风暴席卷国内。
江西赛维传出裁退工作不满两年员工的消息;
5月10日,阿特斯宣布将削减不必要的人员支出;
9月12日,天合光能宣布,公司计划裁员,比例将接近30%;
临近年底,尚德发布报告称,三季度计划为减产和裁员花费800万美元。
点评:
行业低谷,前景迷茫,褪去了光伏企业与从业者先前的光鲜,而光伏行业破产、裁员风潮的来袭为2012本已悲情的光伏再添一抹忧伤,更糟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出现任何转机,国内光伏行业多陷于进退两难、极度煎熬的阶段。
“破产、裁员”的趋势还将延续。
在为企业惋惜之余,我们也不妨看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破产其实是最为正常不过的现象,投资者正是通过破产释放的信号将资源配置到其它更好的行业中去,从而避免了再次的浪费。记得2012年中,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就曾提过,只有地方政府的退出,光伏行业才能真正迎来在市场中的竞争。
中国光伏企业真正的挑战 并非“双反”或其他,而是企业预算软约束下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因为地方政府的各种隐性兜底,使得优秀的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只有取消地方政府的干预,让企业真正在市场中竞争,遴选出那些在技术和成本上有优势的企业,这不仅是行业接下来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市场真正竞争的开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