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业最重要的会议——能源局工作会议召开了,如果单就奋斗目标而言,光伏产业应是中了头彩——10GW,比上年增长了一倍的电站建设目标。在光伏业内为之振奋,感谢国家大力支持的同时,一段时间来会否出现再次产业膨胀的担忧也到了最集中的时候。
无论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还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光伏发展的意义都是深远的;何况是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值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她;特别是残酷整合中的中国光伏产业,只要稍加救助必将成为一个健康的世界巨人,这10GW就是最好的疗伤。历史更将证明这一点。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工作中,“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象业已成为一种“规律”,好像一时也难以彻底扭转。担心很正常,出现不理想结果,也一定不属于国家哪一个部门的责任。如何避免这一结果,倒是光伏产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需要齐心协力改进的地方。
10GW,这确是一个令人振奋又令人担忧的数字。这必将成为企业家头脑发热、各地方政府新一轮盲目助推的理由,也必将使得补贴资金准备不充分、补贴款项不能按时到位的被动局面更加复杂。真不希望国家做了好事,却因为“最后一米”不到位,又被谴责。
10GW,建设成本是1000个亿,按照全国平均日照和脱硫电价水平,每年发出的电约为100亿kwh,每年补贴的款项应当是40个亿左右。怎么看,都对光伏企业具有极大诱惑力。如何公平、公正地切割这块蛋糕才是业内翘首以望的问题。
这轮产业整合的结果必将是市场份额向具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如果70%是个合理的数字,那么10GW对于有竞争力企业电站建设资金的压力就是700亿元,组件的资金需求就是280亿元。现有的产业融资环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有竞争力”太有可能变成“无竞争力”。国家资源向有竞争力企业倾斜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扶持重点企业既是业内的呼声,更是经济规律的必然。可在现实产业环境中,却是一件看得明白,说不明白的事情。面对国家资源的分配,来自不具竞争力企业、地方政府、银行和特权势力的各种压力,都会汇集到项目的审批机构。既要市场化的发展,保证国家初衷的实现,又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审批机关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光伏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核心是政策与市场的紧密结合。讲计划、讲政策从来不是中国的弱项,通过完全市场化的平台和手段让计划和政策落地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真谛。
动辄千亿,没有审批是不行的,但过去完全由政府审批已经证明也是有问题的。要做到“好事一定有好结果”的关键是项目的审批、发放一定要市场化。如果真正做到只有“市场标准”一个标准,任何压力都将迎刃而解。
市场化是需要制度来保障的。国家也一直在探讨光伏产业的市场化审批、管理制度。但是让决策者自己给自己制定监督机制,那只是“好人政治”的畅想。国家只负责根据财力制定终端市场目标,剩下的审核、发放、落实完全交给市场也是一种制度。
10GW确定了,在补贴资金准备、区域分配、技术标准都已确定的前提下,国家是否可以考虑将项目的审核、发放交由一个公平的第三方来操作。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政策通过一个市场的平台,采用国际的标准,通过经济的手段,是否可以化解资源支配中来自国有的还是民营的、有关系的还是没关系的各种压力呢?只有当市场资源是由“市场平台”和“市场手段”进行配置的时候,光伏产业的国家政策才会取得最佳的市场结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