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供应链
这这种增长并不是惠及行业内的所有企业,只有兼具实力和关系的企业才能从市场的增长中获利
根据NPD Solarbuzz 发布的最新报告,2013年全球的光伏市场需求量将达到31GW,在去年29GW 的基础上略有增长。其中,中国将首度超越德国成为最大的的光伏消费国。
不过,对于中国这个“复杂”的市场而言,可能正如NPD Solarbuzz 此前的一份报告中的表述,这种增长并不是惠及行业内的所有企业,只有兼具实力和关系的企业才能从市场的增长中获利。
从现有的迹象来看,对于想在国内市场生存的企业而言,可能正应了那句俗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既有类似保利协鑫与英利集团这种资源互换者,也有那些激进的下游主义者,冀望于以一己之力来支撑自身的中上游业务。更具“杀伤力”的,则无疑是那些携行政资源开拓市场者,这既包括一些二三线企业,也不乏一些体量较大者的身影。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光伏市场的企业竞争形态,带来的最主要影响将体现在供应链方面,这既包括对行业供应链的影响,也包括对企业自身的影响。
就行业供应链而言,形形色色的依靠第三方甚至是行政力量来增加企业竞争的筹码,对整个市场环境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破坏,这种影响是偏负面的。
即便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尽管短期可能有利于其生存,但长期是否有利,可能还有待观察。
在一些研究供应链的专业人士看来,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最主要的是要应对市场的复杂性和变化性。而现今一些企业依靠各种力量提前锁定变化性,使得自己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运行,不但会削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即便对整个行业而言,也可能会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激进的下游主义
尽管对于冀望于通过进入下游来带动中上游业务的企业而言,超日太阳事件已经为其上了生动的一课。但对于一些激进主义者而言,可能这种教训并不足虑。
其中典型的例子无疑于中环股份。该公司近日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环能源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政府于3 月19日签署《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民政府中环能源( 内蒙古) 有限公司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框架协议》,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累计投资200亿元建设2000MW光伏电站项目,其中2013年至2014年400MW,2015年至2018年每年400MW,项目开发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实施。
上述公告还显示,这2000MW(2GW)光伏电站项目是7.5GW光伏中心项目的一部分,后者可追溯至2012年8月披露的一份合作框架协议,即与SunPowerCorporation 、内蒙古电力、呼和浩特金桥城建合作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于2017年前在内蒙古开发建设7.5GW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