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来业内热议的内容之一,当属王斯成“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到3000GW,按照30年发展期,每年平均装机100GW。光伏产能过剩是暂时的,5年以后远远不够”之说。本来专家给出未来希望,特别是对于困境中的光伏产业,理应喝彩一片,搜素了一下各方反映,却好像质疑之声颇多。没有了过去一年多来,每每半官方研究机构先于国家公布发展数据,总是提振人心,欢呼者众。笔者认真学习之后,明白怀疑之声源于此举积极、消极意义都有,所以觉得3000GW的事儿,还是慎言的好。
积极意义一: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独立见解的专家。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能缺少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对于光伏这种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结合政策和市场进行全面分析的战略研究专家不可或缺。专家多了,产业理应健康。何谓“专家”?对一个产业的某一方面有全面、深度的了解,有独立的见解并敢于坚持者是也。从王斯成过往的研究看,可以断言3000GW的惊世之语定是认真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分析如此之长远不易,敢于公布自己观点更不易。反观今天的光伏产业研究及舆论,刻苦研究者众,独立见解者寡;慷慨激昂者众,冷静思考者寡。太多的人云亦云,太多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太多的被企业家嗤之以鼻。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呼唤有独立见解、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专家。
积极意义二:产业的整合期需要信心。无锡尚德的破产重整、超日太阳债券的可能被暂停交易,当前处于残酷整合中的光伏产业需要令人振奋的消息。就像去年初将光伏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从5GW提升至10GW,去年底又提升至21GW一样,让业内于极度失望中看到希望。今天王斯成又将原定2050年建成50GW的国家目标大举提高至1000GW,怎能不让业内深感振奋,摩拳擦掌。笔者以为,世道不好的时候,信心最重要。更何况3000GW的数字基础源于对境外几大权威机构的判断,当前的中国人更喜欢相信外国人。
消极意义一:产业环境难以让人乐观。正因为王斯成的推论是基于欧美几大顶级研究机构对未来的分析结果,所以一定要注意一个重要的事实:他们的分析基础是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的成熟和人均收入的高度发达。讨论3000GW,我们面对的却是残缺的产业发展环境、不理想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意识。最新看到这样一条消息:2008年时,澳大利亚仅有2万人安装太阳能系统,到目前已增至250万,短短五年时间增长了125倍!笔者以为,即使国家对光伏再有十倍的重视,中国也做不到这样的速度。因为政策不代表生产关系的全部,因为我们的补贴价格和时间不确定,因为我们的融资环境不支持,因为安装在国内电站的产品质量要低于安装在国外的很多,因为我们的屋顶产权划分不清晰、可用面积太小,因为我们的电网不太给力。产能的增长可以是几何式的,产业环境的完善却可能是五年也有可能是五十年!怀疑一切,几乎是当下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特别是在深谙我们的产业环境前提下,业内人士还没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接受3000GW的闪亮登场。
消极意义二:一定会被不懂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的人拉做大旗。当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整合到了生死对决的时候,这是关键之时、希望之战。此时提出3000GW,对有竞争力企业是信心,对无竞争力企业和一些盲目助推光伏产业的地方政府也是信心,特别是一声“每年平均装机100GW。5年以后远远不够”的振臂高呼,一定会给许多本应告别这个产业的企业带来再看一看的幻想,而他们的垂死挣扎又将消耗有竞争力企业太多的正能量!我们不希望看到无锡尚德之二、之三故事的发生,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不能承受这种持续的消耗战了。
所以质疑,是因为害怕实现不了;所以质疑,是因为爱。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