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前,有关欧盟5月24日进行“对华太阳能电池板(特指单晶硅、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投票结果的风声,仍然没有丝毫走漏。
对此,参与过德国太阳能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曾任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任之职的陈颉博士坦言,“欧委会一定会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因此,在6月5日初裁结果公布前,我们是不可能获知投票结果的”。陈颉指出,在欧盟一意孤行对华“双反”的背后,还隐匿着其欲借力扶持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阴谋”。
欧洲光伏补贴一点不少 财政投入多以科研为名
实际上,太阳能产业在全球都属于政策导向型,没有政府补贴尚无法生存。其中,在德国,那些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也都享受着高额的政府补贴。“目前在德国仅有一家此类企业不享受免税政策,原因是它已享受这一优惠超过5年。而由于技术、市场都相对成熟,那些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则均被课以重税。”陈颉称,“在补贴方面,德国较我国做得更为隐秘的是,财政资金多以支持科研的形式拨付给企业”。
在上述背景下,欧盟向中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推高其价格,表面看似是为欧洲同类企业争取了“利益”,但实质上,这一做法并未增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它为另一太阳能发电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电池参与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欧洲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最终也将成为欧盟对华“双反”的“牺牲品”。
借“双反”提高晶硅电池价格 曲线扶持新兴薄膜技术
“在德国,目前置身于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的总人数超不过200人,更多人力、物力则是侧重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目前主要包括非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陈颉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仍为光伏主流技术。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由于自身在“光电转化率”上暂时的相对劣势,屈居第二。
陈颉指出,“德国,乃至欧盟都希望通过推高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为薄膜赢得足够的市场空间。毕竟,相较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尤其是我国生产的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目前德国薄膜电池的生产成本,令其尚无市场竞争力可言”。
“公允地说,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例如,从地面电站建设角度来看,在相等的装机容量要求下,单晶硅、多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则由于光电转化率低,需要更大的面积。”陈颉表示,“但由于薄膜电池,特别是铜铟镓硒电池具有更好的弱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优势则更为突出”。
为证明这一点,陈颉透露了他们在意大利的实验数据:在单晶硅的电池效率为18%、非晶硅和铜铟镓硒(均属薄膜类)分别为7%、12.5%的基础上,进行同环境、同规模,为期一年的实验所得数据显示,单晶硅年发电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铜铟镓硒则为1.37度/瓦。
这意味着,在弱光性、温度不敏感性的作用下,薄膜(非晶硅、铜铟镓硒)电池尽管效率远低于单晶硅,却获得了更高的发电量,而其中,铜铟镓硒尤为突出。
“简而言之,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上,目前选择单晶硅、多晶硅电池更为有利;而在我国提出的‘分布式’发展模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方面,则薄膜更具潜力。”陈颉表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