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以欧洲为中心,FIT制度等奖励措施的魅力减退,导致需求停滞乃至后退;过多的设备投资导致太阳能电池工厂开工率下降;以及激烈的低价竞争等恶性循环依然存在。
显然,目前太阳能发电这个新产业完全由政策主导,一方面在创造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新涉足企业增多导致供应过剩,两者之间处于失衡状态。
许多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都是专门生产太阳能电池单元或模块等太阳能发电系统部件的企业,由于资产负债表日益恶化,因此重视“银行可融资性”的机构投资者开始慎重考虑其业务的风险大小。
那么,中国政府对于这种情况又是怎么考虑的呢?
近几年,中国为实施可持续能源政策及全球变暖对策,公布了各种举措及目标值。最近,国务院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并且到2015年,使包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扩大到394吉瓦,到2020年提高到占能源总量的15%。
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太阳能发电系统累计装机容量到2015年将提高至21吉瓦(目前正在探讨进一步提高到35吉瓦),实现倍增,到2020年提高到50吉瓦。
根据这个规划,除了原有补贴制度(金太阳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中国还于2011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转而积极扩大内需。
也就是说,对于正苦恼于开工率下降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来说,以前需求较小的本土市场(尤其以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为中心)正在迅速扩大,由此制造工厂的开工率有望再次得到提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