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记者丁阳亮实习生曾孝喜湘潭报道
在楼顶建一个小型光伏电站,既能实现供电自给自足,还能赚钱。这曾是家住湘潭岳塘区湖工花园小区的刘锐多年来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很可能就要成真了。
6月4日,记者从湘潭电业局了解到,刘锐建设的光伏电站项目已向湘潭电业局申报,只要审批通过,就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并网发电。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是全省首个私家电站。
早有建个人电站的想法
36岁的刘锐是湘潭湘乡人。他介绍,读书时就非常喜欢物理,工作后,他选择了与新能源开发有关的工作。很多年前,刘锐就有这么一个想法:在自家楼顶上建一个小型光伏电站,除实现供电自给自足外,多余的电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等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实现。
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国家电网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两个《意见》明确规定:为用户提供优惠条件,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
今年5月,刘锐向湘潭电业局提出个人并网发电的申请,申请很快通过,湘潭电业局还给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经过20多天的组装,6月初,刘锐在楼顶上建起了一个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个电站由20块太阳能电池组件、一个逆变器、一个电能表以及一些开关、电线等组件组成,占地约20平方米。
刘锐介绍,电站的功率为2.4千瓦,20块太阳能电池组件总价在3万元左右,使用寿命25年,逆变器价格在七八千元左右,使用寿命大约为10年,加上其他设备,这个小型电站总共花了4万余元。
电业局已检测电站,结果显示正常
6月4日下午5点40分,刘锐打开发电设备,几十秒后,逆变器显示电站开始工作,一旁的电能表显示着电站的发电量。
刘锐说,电站的工作受季节、天气和时段等方面的影响,“夏天发电量多得多,中午比早晚多得多”。一年平均下来,电站日平均发电量大约在10到12度之间。
刘锐说,白天家里需要的电量很少,大约在3到4度之间,如果不安装蓄电池,电站发出的电会白白浪费;但是如果安装蓄电池,要多出1万多元的成本,很不划算;一旦并网,就能将剩余的电卖给国家电网。如果电业部门按照每度电1元钱的价格收购,加上政策补贴,他4万元的投资,在8到10年内可以收回成本(注:实际回收成本目前未知,如果按每度电5毛钱来计算,则需要20年左右)。
目前,刘锐已向湘潭电业局提交了并网申请,湘潭电业局的技术人员已经对他的电站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显示正常。
“我这个电站只是个尝试,按理来说,规模还能再扩大1到2倍。试想一下,如果全国有30%的市民建这么一个电站,那该为国家节省多少能源?”刘锐希望自己的电站并网申请能尽快通过,并且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6月4日下午,记者从湘潭电业局获悉,刘锐的个人光伏发电站目前还在审批阶段,几天后将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
相关数据
占地面积:20平方米
电站功率:2.4千瓦
总费用:4万余元
日平均发电量:10-12度
回报机制成“个人电站”发展关键
不少专家表示,目前分布式电源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不少难题。
一方面目前的热心探索者多为业内人士,申请的尝试意义大过实际价值;分布式电源在申请、建设、并网等环节需要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门槛,而且城市楼房多,受场地、邻居等限制,推广起来有难度;短期内投入产出并不合算,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入成本较高,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并网电价,要10年以上的经营周期才有可能收回成本,其示范意义远远超过对经济效益的考量;此外,电网在大量接入分布式电源上也面临稳定性的考验。
事实上,分布式电源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回报机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