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国内首套太阳能电水联产实验示范系统在海南省临高县完成系统建设与调试,该示范项目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协同海南天能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寰能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共同实施。
当记者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以下简称电工所)研究员王志峰的办公室时,与办公室温馨的白色贴纸墙壁形成明显反衬的是几位被烈日晒得黑亮黑亮的研究人员,这其中唯独少了王志峰的身影。
原来刚从海南回到北京的王志峰,此刻正忙碌在位于北京延庆的亚洲首个兆瓦级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中科院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塔里,而实验塔里的手机信号比较弱。项目组的其他成员先向记者介绍了国内首套太阳能电水联产实验示范系统的整体情况,随后王志峰的电话也拨通了。
虽然记者没有亲历现场,但这些刚从海南现场回来的科研人员用语言和图片,把记者带入了他们在海南热火朝天的工作现场。
北京到海南的迁徙
在海南临高县的实验基地,现在可以看到三个大的设备,分别是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海水淡化设备和热工设备,他们共同构成了太阳能电水联产实验系统。
项目组成员原郭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受到实验基地现场条件的限制,这些看似常规的实验设备,大到太阳能聚光器,小到密封垫,全部由北京设计并加工完成后托运至海南进行组装与实验测试。不过这里丰富的太阳能辐照资源条件和典型的海洋性气候条件,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最佳的实验条件,也不枉这些设备和零件的长途跋涉。”
随着设备迁徙的还有电工所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王志峰带领项目组针对海南海洋性气候及相似区强风载荷特征,开发出适应于该类地区气候特征的大风载荷轻量化槽式聚光器和防风技术。同时,该项目对太阳能电水联产技术进行实验测试研究,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能量梯级利用,以提高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综合能量利用效率。电工所在此项目中共申请了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结构等3项专利。
项目组提供的数据显示,建成后的示范系统集热器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蒸汽发生器工作压力为2.35MPa,海水淡化系统设计容量5吨/日,并实现2.0MPa饱和蒸汽输出,海水淡化产量达到了0.35吨/小时。
在这场从北京到海南的迁徙过程中,王志峰带领着一支小团队,在海南砖红色的土地上抛洒下了汗水。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项目组成员付向东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付工”,采访过程中他很少发言,但通过原郭丰的介绍,记者发现付向东是名副其实的“付工”。
项目需要的设备从北京运到海南当地后,安装调试工作也随之展开,因为雇用的吊车和安装人员是按时收费,因此项目组刚到海南的前三个月,是在争分夺秒地安装、检查和调试设备中度过的。
付向东笑称自己就是打杂的,其实他干的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杂活”,比如从太阳能槽式集热器结构的设计到槽式集热器现场安装调试的质量检验,其中较重要的一项是槽式集热器钢结构最后一道的防腐处理。原郭丰向记者介绍,因为海南的海洋性气候环境,空气湿度大、盐分含量高,需要严格控制设备的防腐等级。
工人只负责安装,如果安装环节把关稍有不慎,就将影响到设备的抗腐蚀能力,为此付工经常在工人安装完成后,再独自一人检测设备的每一个细节防腐处理是否到位。
海南的光照很充足,但也很毒辣。项目组成员初到海南时忽略了太阳的威猛,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半天,大家裸露在外的皮肤开始大出红疹,伴着钻心的痛痒,至今都在每个人身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记。
“由于长期在烈日下工作,防晒霜在这里根本不起作用。”原郭丰说,“我们的同事李石栋博士,有时一边撑着伞,一边在烈日下实验,不过他可真的不是娇气,虽被晒伤了,现在仍然坚持在现场进行连续性实验测试工作。”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在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国内首套太阳能电水联产实验示范系统的建设与调试。示范系统解决了海南地区太阳能规模化应用系统选址、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系统低成本化以及系统集成等关键问题,对解决我国海岛地区用电用水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等明年项目顺利结束后,电工所希望能把这套系统推广到更多有需求的地区,比如有着丰富苦咸水的西部地区。
新兴产业打好根基
这支团队都来自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系统院重点实验室,当记者问及他们如何看待太阳能产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远在延庆的王志峰。
电话终于接通,还没有从刚才的忙碌中缓过神来的王志峰却思路清晰地给出了答案:“太阳能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需要全面性、连续性的政策支撑;需要从起点把好质量关;需要过硬的技术水平。”
2012年,王志峰主笔撰写了《中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政策研究》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光伏产业过剩受到了来自政策不连续性的影响,动摇了投资方的决心,他希望太阳能产业遵循产业建设的惯性,利用全面、连续的政策驱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避免重蹈覆辙。
一个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好的环境。王志峰希望国家能建立太阳能热发电质量检测体系,从源头杜绝低价劣质的竞争,从大环境上保证太阳能产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太阳能产业还需要从科研阶段给予较大投入,增加技术含金量,申报自主知识产权,而不是在技术成型后再给予补给,王志峰认为这样能让太阳能产业避免像光伏产业那样在国际上遭遇“双反”,他对新兴的太阳能产业充满信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