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力挺光伏产业发展。《意见》指出,将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
短短一年时间,国家连续发文支持光伏产业发展,表明了振兴光伏产业的决心。面对新的政策支持,港城光伏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困境崛起呢?
以控量增效为核心的“减法新政”
“受到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影响,整个光伏行业开工率都不足。”作为我市工业前20强、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市开发区韩华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韩华新能源开工率不到50%。现在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韩华新能源代表了一批规模企业发展的现状。
受到产业发展现状的制约,我市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虽然从年初开始,国家出台了一批光伏产业新政。然而,这些新政对于中上游企业影响并不明显。港城光伏企业依旧在艰难爬坡。
早年,国家通过做“加法政策”,推动光伏产业快速扩张,而两头在外的产业格局为光伏行业发展埋下了暗礁。此次出台的光伏新政更加侧重做“减法”,控制光伏制造总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市场,这些政策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国家正在力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的潮起潮落,是早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低端竞争的后果。现在国家推动“减法政策”,我市相关企业要随风而动,大力推动市场转型、发展转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动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力争早日走出行业危机。
开启市场有助于突破危机
近日,由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4MW光伏屋顶、地面并网发电项目正式投入使用。走进晶海洋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屋顶和地面一排排整齐的多晶硅组件正源源不断地生产“绿色”电能。据了解,晶澳4MW光伏发电项目包括地面光伏电站及多栋建筑屋面光伏单元,由将近1.7万块240瓦多晶硅组件组成光伏系统阵列,总装机容量4003千瓦。根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发电量300多万千瓦时,可为企业节约350万元电费,预计5至6年可收回投资。
通过示范电站建设,光伏企业正在打开民用光伏市场。这被认为是光伏产业起死回生的突破口。《意见》指出了三条拓展市场的路径: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当前光伏电价较高,一般的家庭用不起。新政提出,优先支持在用电价格较高的工商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在学校、医院、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建筑和构筑物等推广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广大农村市场同样被认为是光伏民用的重要市场。
在看到国家力推光伏示范工程时,我们也必须冷静地看到面临的困难还不少。高额的上网价格、前期投入大、与传统电网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都在限制示范工程推进的力度和广度。业界人士表示,当前我市应该通过一系列政府示范工程,带动光伏产业的运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推动企业建设太阳能电站。这样既可以缓解我市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可以助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此外,我市可以联合电网单位,在上网电价方面给予光伏企业适当优惠,从而破解光伏发电上网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动行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
光伏产业第一次危机时,市开发区阳光晶源通过股权变革变为今天的韩华新能源,开启了我市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大幕。但是,受到当时国家宏观政策刺激,在低谷徘徊的光伏产业迅速拉升增长,此轮的兼并重组戛然而止,一批中小光伏企业在我市迅速扩张,不断蚕食本就饱和的市场。
一位资深的光伏从业者认为,在开启国内市场同时,必须加速行业的兼并重组,让一些毫无技术、缺乏竞争力的纯光伏加工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确保国内光伏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创新能力是驱动行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的法则。目前,我市现有太阳能光伏企业29家、硅资源相关企业近50家。如何推动这些企业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呢?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是优质企业要主动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敏锐地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密切跟踪行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通过市场竞争让劣势企业主动退出市场。相关县区要通过公共研发平台、工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增强,避免被别人兼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主动出击,凭借市场优势,主动兼并其他地区小企业,做大企业规模。
专家同时认为,不能忽略企业降本增效。赣榆神舟新能源相关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公司推动内部精益生产项目13个,预计达成效益1000万元。通过降本增效,今年1至5月,公司实现降本800万元。这位负责人也感叹地表示,降本增效是谋划企业当下生存,聚集人才是谋划企业未来发展。在推动光伏企业转型的同时,连云港也应该不断改善城市配套设施,吸引高端人才,才能真正地带动整个行业转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