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了价格承诺。通过此项安排,中欧双方迄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得以避免燃起战火,中国光伏产品得以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一定市场份额,产业不确定性大大降低。这个结果受到中国行业组织和政府表态欢迎,实属当然。
尽管如此,价格承诺归根结底仍然是对自由贸易和市场定价机制的严重干扰,这场争端及其解决固然可以成为欧盟贸易委员会及其主管借以自夸的“政绩”,却无助于解决欧盟光伏产业的病根。在整个初级产品行情下行环境下,价格承诺也有可能给未来欧盟光伏市场上的中国产品制造较大麻烦。
欧盟产业的困境有目共睹。就在7月初,曾经是欧洲最大太阳能集团的德国Conergy申请破产。2007年该公司市值超过22亿欧元,如今只有5700万欧元。至于领头挑起对华光伏双反的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也是亏损得一塌糊涂。那么,限制中国光伏产品是否有助于其脱困?答案是否定的。
欧盟光伏产业病根何在?在于低效率和高成本。其高成本很大一部分源于企业高管和员工的天价薪酬;许多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似乎不是生产效率和质量,而是游说政府部门攫取巨额补贴以及实施贸易保护的政治能量;欧盟光伏产业有太多从业者没有表现出对事业的追求、热爱,而是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面对巨额亏损时,仍然坚持索取天价薪酬。要治疗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产业,最有效的药品是外部竞争压力。通过贸易保护大大减轻欧盟该行业一时的压力,却只能削弱其开展脱胎换骨改造的压力和动力。
不仅如此,全球光伏产业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海外同行,而是传统化石能源。光伏产业主要是在新世纪以来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价格持续大幅度暴涨的背景下,才得以实现高速增长;由于太阳能发电在供应电力稳定性等方面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站相比处于劣势,如果不能迅速降低成本,在初级产品行情下行的大环境中,这个产业将堕入深渊。鉴于中国环渤海煤炭价格已从高峰时期的1200元/吨跌落到600元/吨以内,美国页岩气革命也对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形成了强大的向下压力,在替代化石能源价格腰斩的情况下,油价难以长期高高在上。在这一背景下,人为维持欧盟市场光伏产品高定价,结果只能使欧盟这个市场趋向萎缩,甚至是急剧萎缩。
欧盟贸易委员会及其主管,先不要为自己的这项“政绩”自鸣得意。回顾2005年中欧纺织品争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备忘录》,对10类中国输欧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之后,仅仅一个多月,由于配额耗尽,大量按照订单从中国厂家输往欧洲市场的纺织品被扣押在欧盟海关,欧盟服装业市场一大批服装种类“断顿”,陷入“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英国零售业专家语)。为签署中欧纺织品备忘录而洋洋自得的时任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几乎是转瞬之间就从“英雄”形象陷入窘境。
回顾前人教训,欧盟贸易部门该如何汲取?
(梅新育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