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报道:据2013年8月1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讯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实现了稳中有进、平稳开局。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宏观调控不断创新和拓展思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使经济增速、新增就业、物价涨幅等主要指标保持在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
一是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稳定在7.5%左右的区间。着力扩大有效内需,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等措施,居民消费持续较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幅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不断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增速达23.4%。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拉动,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9.1%。
二是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针对蔬菜、瓜果由于天气影响价格明显攀升,加强跨区调运和价格监管;年初生猪价格持续走低,适时启动调控预案,猪粮比价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居民消费价格除2月份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其余月份涨幅均在2—3%;上半年同比上涨2.4%,涨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加上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增强,就业形势和劳动关系保持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同比多增31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维持在5%左右。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3.3%,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人员再就业29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60%和78%。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把经济下行压力转化为调结构的动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农业生产继续向好。继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上年增产39亿斤,其中冬小麦连续第十年增产;夏收油菜籽产量1348万吨,同比增长3.4%。畜牧业形势总体稳定,猪牛羊禽肉产量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生猪出栏34211万头,增长1.1%。蔬菜在田面积增加,水产品生产稳定增长,玉米等秋作物长势良好。
二是高新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好。强化创新驱动,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9.6%,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去年以来服务业增速持续加快,对稳定增长、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上半年增速达8.3%,快于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5.3%,比上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以金融、物流、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东部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引领作用明显,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设备、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良好。中西部地区继续发挥后发优势,依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优势着力吸引东部产业转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东部,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10.5%,快于东部地区1.3个和1.8个百分点。国家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积极推进。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等规划加快实施。严格对涉及电力、煤炭、钢铁等行业的环评审批,大力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进一步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产业,加快脱硫脱硝、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呈下降态势。
三、改革攻坚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布实施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是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新组建部门的“三定”方案全部完成。政府机构简政放权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消和下放了能源、交通、通信、文化等领域18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有序推进。铁路政企分开进展顺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动。
二是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行业地区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小微企业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将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范围稳步扩大。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兑澳元直接交易启动实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
三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运转顺利,重点电煤价格与市场煤价格完全并轨,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平稳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升学取得进展,已有30个省份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量由307种增加到520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多家。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开始启动。
四是对外经济稳步发展。外贸增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上半年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4%和6.7%,但外需低迷问题仍然突出,6月份当月出口下降3.1%。为有效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国务院近期研究确定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与冰岛、瑞士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实施。对外投资合作持续快速增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增长28.7%。
四、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力度,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紧紧围绕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
一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进展顺利,对农村贫困地区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定向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总建设规模约为450万平方米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覆盖面逐步扩大。H7N9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6月底全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87亿人,比上年底增加350万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继续提高,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近1900元,惠及6800万左右企业退休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截至6月底新开工440万套,基本建成236万套。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同比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111万人,同比增加444万人,增长2.7%;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477元,增长12.6%。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9元,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此外,四川芦山地震灾害救援及时有力有序,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发布实施;及时启动甘肃定西地震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力量展开灾后救援。
总的来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年未有的错综复杂局面。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复苏基础尚不稳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都需要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既要充分看到经济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发展信心,也要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在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一是更准确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二是更加注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通盘考虑政策设计,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不超出上限,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三是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调控。四是更好地依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和自我调节作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