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峨半厂的稳步前进
1978年5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四川省委副书记杨超的陪同下,来厂、所视察工作,并亲笔题写“大力发展材料科学”的题词。这也标志着中国的多晶硅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峨半厂也迎来了属于它的电子能级多晶硅时代。
我们从资料中了解到这时的峨半厂因为承担着国防科技中的很多个填补空白的任务,所以科研积极性非常高,员工们福利的提高也是产值有了大的飞跃。1980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国防科工委“感谢信”,表扬厂、所为我国发射洲际导弹作出的贡献。198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国防科工委感谢信,表彰厂、所为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所做出的贡献。而这时与高校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又是一批高校生来到了峨半,这些是峨半的“第三代”。1986年12月27日与四川大学共同承担的“非晶阳光电池研制”项目,通过了由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科研人员李武平同志也在成都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多晶硅实验室。作为二代的孩子们,徐世林等峨半子弟在不同学历毕业后也回到了峨半这个大家庭。1991年5月24日厂、所荣获李鹏总理签署的“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做贡献”荣誉证书。
五、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与峨半厂的第二春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改良西门子法已经成功,也广泛用于生产电子能级多晶硅,可是外国人却不愿意将这个技术出口到中国,这是,国家把中国电子工业的未来交到了峨半厂的手中,据李武平同志和他的同事静长青同志介绍,当时的主管科研的副厂长张惠国同志传达领导指示时说到:“我们科技工作者并不笨,既然外国人实行技术封锁,那就让我们自己来干吧!”外国人的傲慢、苛刻深深激发了张惠国和科研人员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发展民族高科技事业的使命感。经过十年的努力,到1995年,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先后研究、开发成功了多晶硅规模化生产的四项核心技术,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据回忆当时的张惠国厂长并不满足,他深知:掌握四项技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实现“硅之梦”,必须建设大型多晶硅生产线。1992年5月,张惠国出任峨眉半导体材料厂厂长、研究所所长。他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市场变化,苦苦捕捉发展脱困的机遇。
1995年,国内外两个市场对单晶硅产品的需求剧增,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张惠国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他在职工大会上慷慨陈辞,“眼下市场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加快技改,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进行二次创业,再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的决定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赞同,也受到了全厂职工的拥护,当年4月,峨半厂开始了扩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与技术改造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大部分基建工作由本厂职工承担了下来。为了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切片大厅地基的混凝土浇灌,张惠国带领机关干部参加劳动,他和一位30 出头的小伙子用碗口粗的杠子抬鹅卵石,一抬就是十几趟。后来,这位棒小伙告诉别人:“那天把腰杆都抬痛了。好几天都恢复不过来。”为了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张惠国在乐山、成都和北京之间来回奔波。
1995 年夏天,他因公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受伤,头部缝了12针,医生一再叮嘱出院后必须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工作。张惠国却不听劝告,刚出院便投人了紧张工作,以致劳累过度3次晕倒在办公室。1997 年9 月,国家计委批准在峨半厂实施“年产1000吨多晶硅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后,张惠国更是全身心扑在了这项关系中国硅产品命运的事业上。人们已记不清他为这项工程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帮助下,峨半厂没有和其他的三线建设企业一样走在了破产倒闭的一线,成功的引领着中国电子行业和多晶硅行业的发展,也使峨半厂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2006年6月,在东方电气集团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乐山市人民政府牵线,厂、所完成了国有资产无偿划转到东方气轮机厂,实现了强强联合,为厂、所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汽”向厂、所注入6亿资金。经过三个月的托管期,10月份整体划转德阳“东方汽轮机厂”,11月变更法人代表。12月28日成为“东方汽轮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之一。10月28日东汽峨半年产500吨电路级多晶硅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这时的东汽峨半等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