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打击
山东光伏企业锐减一半
今年6月4日,欧盟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初裁结果,决定自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性反倾销税,两个月后该税率将升至47.6%。经营一家光伏产业上游辅料生产公司的胡先生永远忘不了看到这一条消息的那个早晨,“绝望透顶,第一个念头就是,公司要彻底完蛋了。”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机电科科长丁寿滨说,从2012年11月到今年7月底,受欧盟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的影响,山东省的相关出口企业已从原来的20家左右,锐减到不足10家,“能像胡先生撑到现在的企业已经不简单了”。
企业“死伤过半”,出货值也跌到惨不忍睹。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关于2013年上半年口岸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山东光伏产业产能在2GW 左右,90%用于出口,其中对欧盟出口占全省光伏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 。去年山东口岸对欧盟出口光伏产品共计4.3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今年1~5月份还不足8000万美元,同比下降超过60%。以出口量居全省前列的力诺光伏集团、皇明太阳能集团为例,截至5月底出口货值分别为594万美元和487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84%和83%。
“如果欧盟真征收惩罚性关税 ,后果不堪设想。”丁寿滨表示,欧盟过渡期内征收了11.8%的反倾销税,但企业能够获得17%的出口退税,扣除之后还有稍稍有一丝利润空间,一旦将税率提高到47.6%,山东省的出口光伏企业将不得不告别欧洲市场。
“和解”转机
利润空间将比原先更大
7月27日,中欧光伏争端达成“友好”协议,在绝望中煎熬已久的光伏产业终于有了生还之机。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协议分析后表示,协议的达成使得中国也包括山东省的光伏企业免于缴纳惩罚性关税,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保有欧盟市场,为企业布局国内市场、开拓新兴国外市场、产品升级换代乃至全行业的整合赢得一线喘息的机会。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分析认为,山东光伏出口产业不仅可以东山再起,而且利润空间还比原来更大 。中欧双方达成的承诺价格为0.57欧元/瓦,目前检验检疫部门监测到的山东省平均出口欧盟价格为0.43欧元/瓦~0.45欧/瓦之间,“比承诺价格每瓦低了0.12欧元~0.14欧元,这就是利润空间,也就意味着山东的光伏企业如果能在欧盟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将享有较原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丁寿滨称。
协议还对中国对欧盟光伏产品的年出口量进行了限定,中方承诺每年7GW 的出口限额,在丁寿滨看来,这条约束性法则对山东省的光伏出口产业也暗藏利好。“定下7GW 的出口量,国家就得遵守承诺,必然就要制定一系列配额限制措施来限制对欧盟出口的光伏组件产品,以确保不超量。调配政策一介入,骨干出口企业就会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接下来整个山东省的光伏行业得到优化整合,形成产业良性发展的格局,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
出路何在
首要任务不是订单而是转型
记者了解到,国内公认的光伏龙头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河北等地,山东光伏产业产能在2GW左右,占全国产能的4% ~5% ,2012年出口欧盟4.3亿美元占全国的2% 左右,在全国而言并不属于重要出口地,但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为,危机解除后,山东口岸的竞争优势将逐渐显现。
首先是光伏产业集中度较高,目前山东省出口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东营光伏、力诺光伏、孚日光伏、皇明太阳能等有限的几家企业,占全省出口的90%以上 ,其他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产能落后的企业较少,因此最对大限度的享受到这次“双反”缓解的利好。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是山东具备良好的太阳能产业基础和推广模式,山东省有着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链,以力诺、皇明为代表的太阳能产业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光热发展的最高水平 ,已经具备良好的太阳能推广渠道和技术基础,这是山东发展光伏产业先天的品牌和技术优势。”
优势具备 ,出路何在?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分析认为,危机解除后,山东光伏出口产业的当务之急是转型 ,包括市场转型 、商品转型和政策转型。市场转型目的是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性,扩大国内和欧美以外市场的销售。采访中,我省某光伏龙头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欧盟市场情势紧迫的状况下,集团今年将把2/3的电池组件放在国内销售,同时开拓日本、非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市场。“还可以采取境外设厂的模式,克服对单一市场依存度过大的弊端 ,规避欧美市场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丁寿滨补充说。
商品转型则是要求山东的光伏企业在产品设计上实现光伏发电产品的功能、安装、使用标准化、模块化,简化安装程序,大力推广建筑光伏一体化工程,推进家庭光伏电站市场的拓展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价格政策通知(征询意见稿)》,虽然具体的补贴电价、补贴的年限和结算的方式等都还不确定,但据悉,不久后正式稿将发布,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补贴政策将刺激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大规模开启。
行业担忧
如何阻止新一轮恶性竞争
记者从山东洁阳新能源、德州新博光伏、旭光集团等多家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出口欧盟已近停滞,许多光伏企业都在亏损经营,整个行业正经历从新洗牌的过程,如初裁结果按期执行的话,估计2014年将跌至谷底。随着“双反”和解,光伏产业松了一口气,但随即而来还有一丝担忧:政策宽松之后,企业会不会再度一拥而上,继续产能过剩,继续压低价格,继续恶性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瞬间衰败,都绕不开补贴因素。正是在国内外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几年前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生产国。如不继续扶持,将面临巨大沉没成本,还会在新能源格局中落伍。将补贴进行到底,是救赎光伏产业不得不走的路径。业内人士建议,包括补贴在内的整套政策,应能推动产业整合、技术革新、成本控制,才可令光伏产业度过寒冬,尤其是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
作为山东光伏出口行业的把关部门,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表示,光伏产业自身也应该成立行业协会,由协会统一约束、自律 ,形成良好的行业关系,避免恶性竞争。
对于“产能过剩”问题,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出,要防止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再度发生,必须避免产能再度过剩,企业要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国家要对产量进行理性控制,形成有序化竞争。
相对于煤炭、石油等国家严格控制的传统能源产业,太阳能产业目前在中国还处于“放养”的状态,企业各自为战,价格竞争激烈。有市场人士提出,为何不把光伏行业也“收编”了呢?采访的最后,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这一问题给出的分析是,光伏产业的“收编”还是个艰难的过程,要先经过市场的残酷淘汰洗牌,核心技术要经过市场的考验,大浪淘沙后“收编”是大趋势,只是最近几年还难以实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