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项目(Solar Decathlon,下称SD)落地中国山西大同以来,历经近两年的准备,首届在中国举行的“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终于进入正式评选期。来自全球13个国家22支大学生代表队带着参赛作品齐聚活动主办城市,等待多学科领域专家团的评审。
从此次的评审内容来看,SD竞赛共设十项标准,涵盖了建筑风格、市场前景、工程设计、信息沟通、购买能力、舒适区域、热水设计、家用电器、家庭娱乐以及能力均衡等各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将根据此十项标准单项比赛评比的综合评分确定参赛团体的总体排名,比赛结果预计将于8月11日揭晓。
到目前为止,每两年一届的SD项目走过了近11年的历程,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据主办方介绍,SD竞赛最早是由美国能源部发起的一项大学生活动。从2002年活动的最初筹办,到如今各届参赛创意的陆续实现,SD给世人展示了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新天地。此次中国SD项目是2011年1月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美国能源部、中国国家能源局、北京大学和应用材料公司四方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的项目。
在2011-2013两年时间里,22支参赛队伍对太阳能房屋进行了设计、建造和创新,将于今年7月-8月,在主办城市山西大同实地搭建参赛房屋,参加为期12天的竞赛和展示。在竞赛期间,参赛队不仅需要向公众展示各自太阳能房屋的特点,同时也要接受来自各国专业评委们对其房屋在建筑设计、工程技术、宣传展示、市场推广、太阳能应用方面的打分。房屋设计要求满足洗衣、烹饪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
尽管需要参赛队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在历届的比赛中,“创新”与“技术应用”始终是活动的亮点。“创新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应用材料公司发展最依赖的关键因素。”此次SD主要赞助商应用材料公司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庞久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SD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寻找创新的力量,将突破性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去。中国政府显然也看到了中国学生在创新能力上的无限潜力,给予这次活动前所未有的最大支持。”
庞久说:“与历届活动相比,此次SD活动首次被提高到中美政府最高层面上合作,不仅印证了中美将共同推进新能源技术发展的长期承诺,同时也将促进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民众清洁能源利用意识。”
通过SD赛事,将创新和技术的应用运用到生活中,使生活获益的例子也的确层出不穷。2011年,获得冠军的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集水屋”作品就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营造了“微型生态”环境,使的整个房屋不仅能满足对能源自给自足的需求,还能向外输出能源和食品,而在屋内设有除湿效果的“室内瀑布”,使温度调节更加容易。本届比赛中也不乏创新的亮点。中国同济大学在此次新纳入评选的指标——“可购性”充分发挥了创新。将就近取材于上海港口的海运集装箱设计出“Y型集装箱。由6个海运集装箱,三对呈120度的Y型排列,中间挖空做房屋,墙壁可以折叠,让室内外相连;同时露台可以储雨,供居住者使用。
从参加本次竞赛的清华大学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组成的THFI队设计方案来看,参赛房屋主题为“0-house”,强调真正意义上的零能耗。作品定位“面向大自然旅游和城镇住房重建的工业产品”,将被动措施与主动措施相结合,减少热源及其分布式能源导致的能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设计还率先采用了水上太阳能电池冷却系统且可以做到回收废水,从而节约水资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以“绿太阳”为主题,将太阳能与别具风情的民族建筑完美结合,在实现电力全部来自太阳能“零污染、零耗能”的同时,也为我国蒙古族民居提供了未来舒适生活的模板,受到评审专家的好评。而上海交通大学提出的智能房屋管理平台,更是处处皆科技,将科技完全与生活紧密结合。
在比赛现场,参观者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太阳能应用技术与建筑的完美整合,同时也感觉人们使用清洁能源的时间表在不断被提前。对此,庞久说:“这些高校团队打造的绿色创新设计采用突破性技术产品,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日常生活的愿景,带着人们探寻认知未来世界的生活新方式。”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