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欧盟委员会8月2日宣布已正式批准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对参与“价格承诺”的中国企业免征临时反倾销税。该协议已于8月6日起实施。对此,国际舆论给予好评,认为中欧“友好解决”光伏贸易争端符合双方利益;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表示欢迎。
对四川而言,深受 “光伏泡沫”困扰的多晶硅行业也从中看到了“转机”。我们应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紧调整多晶硅发展布局,在节能降耗、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中谋求突围之道。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反思“光伏泡沫”带来的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光伏泡沫”警示什么?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光伏产业的勃兴始于2005年。当时,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高额政府补贴,整个欧洲光伏市场的消费需求急剧膨胀。受此刺激,我国争先恐后新建了一大批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和多晶硅项目,短短两三年时间便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态势,本来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警觉,并有意将光伏项目的审批权上收。遗憾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扰乱了我们的宏观调控目标,为如火如荼的“光伏泡沫”再烧了“一把火”。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把新能源当作刺激经济复苏的“救命稻草”,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欧洲各国政府也制定了更大规模的光伏安装计划。同时,我国也出台政策,对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提供100亿元的政府补助。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产业政策的双重刺激,各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先后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的多晶硅项目一扩再扩,其项目上马之快、投资规模之大、参与企业之多前所未有。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各国支撑光伏市场扩张的政府补贴难以为继,市场需求锐减,由此引发了全球光伏市场雪崩。2011年以来,光伏企业破产潮在全球蔓延。在中国,产能严重过剩的光伏企业库存高企,从光伏组件到多晶硅原料,价格直线下跌并最终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境地。在四川,多晶硅行业全面亏损,不得不在2012年全面停产技改。我们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市场风险警示教育。
如今,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了,但“光伏泡沫”对我们的警示不能就此终止。正如业内人士担心的那样,只要企业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仍走压价竞争的老路,即便是新兴产业,贸易争端仍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痛定思痛,面对像雨像雾又像风的全球光伏市场,需要深入思考的是,我们的双眼为什么看不清市场需求的“真面目”,我们的耳朵为什么听不进“产能过剩”的警报声,我们的头脑为什么“高烧不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该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