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国电池板,就无法获得贷款
在日本,由于2012年7月开始实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太阳能电池市场可谓迎来了黄金期。制度仅实行1年时间,市场规模就增加到了1万亿日元。日本软银公司等其他行业的企业也纷纷涉足发电业务,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建设在各地取得进展。
不过,相对于向中央政府提交的建设计划申请数量,实际启动的项目数量却较少。预计实际启动项目数量仅占申请数量(设备认证)的1成左右。原因有几个,例如日本国内厂商的太阳能电池供应跟不上、存在以出售申请项目为目的的代理商等。而且,对于使用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项目,日本金融机构不肯为其提供贷款。Conergy打算以这一矛盾为突破口,通过为日本市场和中国厂商牵线搭桥的形式开展业务。
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的建设很可能因多种因素而推迟,比如与电力公司的并网协议,以及横穿道路和河流时的手续等。虽然确定提供贷款是好事,但对于建设计划推迟、售电时间延后等影响到资金回笼的风险,金融机构也会十分慎重。
对于当前的情况,Conergy亚洲区的日本常务董事大高秀幸指出:“固定价格收购制度在实行之初,主要以软银等规模较大的日本企业为中心。这些企业能凭借其信用筹集资金。但随后,一些中小规模企业也涉足进来。他们在筹资方面相当辛苦,而一提到要使用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金融机构就更会加收紧贷款的口袋。”
似乎与使用日本电池板的大企业项目相比,金融机构对于向使用中国电池板的中小企业项目提供贷款更加存在忧虑。这个时代,就连全球最大的尚德太阳能都破产了。本来对从事发电业务的企业的信用就感到担忧,如果再使用中国制电池板,即便提供长期担保,也无法放心,很多金融机构抱有这样的想法。
而Conergy瞄准的正是为这些苦于筹资的项目提供EPC服务。该公司在全球的太阳能电池EPC业绩以累计达2500兆瓦,因此其参与项目的风险由德国的保险公司承担。
对于售电时间延后等风险,通过由Conergy的保险来提供担保,可消除金融机构的担忧。一旦开始售电,作为发电业务的风险就会明显减小。为了克服初期的最大难关而提供必要的支援,Conergy打算以此为卖点涉足日本市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