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中欧协议”落定:光伏中小企业喜忧参半 告别价格逐鹿倒逼差异转型?

   2013-08-20 新华社8510
核心提示:7月27日,被称为友好收官的中欧光伏战达成协议,中方对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的最低价格和总量做出承诺,在量价受限的条件下,欧盟将不对中
7月27日,被称为“友好收官”的中欧“光伏战”达成协议,中方对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的最低价格和总量做出承诺,在“量价受限”的条件下,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6%的反倾销税。

浙江是国内第二大光伏出口省份,中小光伏企业众多。记者采访发现,这个结果令光伏企业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部分“惨淡经营”的中小企业,光伏协议或非“雪中送炭”而是“釜底抽薪”,倒逼他们寻求差异化转型,靠“软实力”而非价格战逐鹿。

协议达成:不少企业松了口气

目前,中欧双方商定的光伏出口具体价格和数量尚未公布,但业内人士普遍推测,出口价格最低限度约为每瓦0.56欧元,总量在7GW左右,而去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总量约为12GW。

“这个谈判成果值得肯定。”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陆川说,虽然每瓦0.56欧元的价格远高于中国产品理应销售的价格,但仍略低于欧洲光伏产品的售价,后者约为每瓦0.57-0.65欧元。

价格承诺的达成,意味着参与谈判并签署协议的企业,将避免从8月6日起被征收高达47.6%的反倾销税,这令不少企业松了口气。

浙大桑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海燕表示,因担心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影响持续发酵,今年年初,公司开始谋划去海外建厂,“但现在看来,这步可以缓缓了。”

欧盟自去年底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对浙江光伏产品出口影响巨大。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浙江对欧盟出口太阳能电池2.6亿美元,下降63.1%。6月6日起,欧盟又对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陆川表示,在出口总量受限的情况下,现阶段公司最关注的是配额问题。“公司该通过什么方式去申请配额,目前还没有可靠线索。虽说协议还未正式执行,但分配标准和可能性的探讨应提前定型。”

量价齐限:几家欢喜几家愁

尽管中欧光伏协议被视为行业“利好”,光伏板块也一度逆市飘红,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对结果表示乐观。浙江龙柏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参与了这次谈判,却因失望,最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

“我们公司光伏产品原先的出口价格大约每瓦0.45欧元,如果按0.56欧元的最低要求,相当于涨价了20%,这我们肯定接受不了。”龙柏的副总经理王小鑫告诉记者,过高的底价,让他们的产品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

“就比如夏普和长虹的彩电,本来要进口、高端还是要国产、便宜,可以由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决定,如果硬规定最低1万元1台,同样的价格谁还会去买长虹?”王小鑫说,与他们情况类似的中小光伏企业还有很多。

记者从海宁市商务局了解到,不少海宁光伏企业同样表示,原本他们与欧盟本土产品的价格差在20%左右,现在每瓦0.56欧元的定价已令其完全丧失了价格竞争力。而在品质和服务上,大部分中小企业也不具优势。

“光伏行业这两年很难,其实不管税率怎样,都不盈利。这几年我们公司一直在亏损。”王小鑫说,“当然,我们在开发新兴市场,也不一定会死。目前订单情况还不错,至于半年一年之后怎样,没法考虑那么长远。”

这种“走着看”的心态,代表了很多难以从“量价齐限”的协议中获益,或者并未参与谈判的中小企业。而业内人士也担心,倘若缺少公平、透明的分配机制,配额制便有可能沦为新的寻租手段。

另辟蹊径:差异化让企业逐鹿“无压力”

面对“量价齐限”下的群雄逐鹿,也有另辟蹊径的光伏企业表示“无压力”。

正泰是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中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陆川说,目前公司还有200多个待建的下游电站,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远高于产能,他们不仅可以“自产自销”甚至还需要外购。而且,正泰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可以使限价的组件在其他部分消化掉。

“虽然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难以复制正泰的模式,但他们仍能靠差异化产品取胜。”杭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说。

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并未参与此次谈判,因为他们的主打产品光伏陶瓷瓦本身价格就在每瓦0.8-1欧元,远高于限价。

该公司总经理侯生中表示,因为他们研发的光伏陶瓷瓦是差异性产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订单受到的影响不大。“光伏技术跟建筑结合是一个趋势,我们的产品50%出口,主要市场就是欧洲。目前国内和国外的订单都很多,在谈的项目订单就有2亿元。”

“新兴市场的政策稳定性显然不如成熟的欧美市场,为大企业贴牌、代工则同样要和众多同质化的小企业竞争。而国内市场虽释放很多积极信号,但具体政策还有待落地。”赵永红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中欧光伏协议或非“雪中送炭”而是“釜底抽薪”,倒逼他们寻求差异化转型,靠“软实力”而非价格战逐鹿。

“光伏产业到了差异化发展的时代,一窝蜂投资、过剩后又拼价格,这种传统做法,要终结掉。”赵永红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