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江苏光伏必须靠自强

   2013-08-21 世纪新能源网张甜甜9240
核心提示:一次反倾销风波给江苏和南京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欧最终达成协议,但海外需求收缩、产能过剩严重、行业集体过冬等困境,未能完
一次反倾销风波给江苏和南京光伏企业敲响了警钟。虽然中欧最终达成协议,但海外需求收缩、产能过剩严重、行业集体“过冬”等困境,未能完全消解。江苏光伏产业被倒逼走上“革命性”之路

2013年8月6日,旨在化解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价格承诺”协议正式实施,94家承诺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未承诺企业对欧盟出口上述产品将被征收47.6%(非承诺的应诉企业)或67.9%(非应诉企业)的反倾销税。该“价格承诺”的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对此,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认为,这是对我国光伏产业的一记警钟,甚至是一种倒逼。

“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的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得到了充分释放,逐步积累了资本、技术、管理等。但任何一种增长都不是无限的,包括光伏在内,其国际市场容量终有饱和的一天。”他认为,必须及时调整原有路径,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来实现新一轮增长,跨越国外设置的贸易障碍。

“这是逼迫着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团队的投入。”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协会光伏专委会副主任朱俊鹏表示。

仅少数企业有微薄盈利

3年前,南京光伏产业也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当年,全市光伏产业销售收入年增幅超过100%。

由于入行门槛不高,“最好的时候,江苏有的企业3个月内就能收回上千万元的投资成本。”朱俊鹏回忆说。

然而资本在同一个产业领域过快、过密聚集,就不可避免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和行业的无序竞争。从2011年开始,受欧美国家针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反补贴“双反”的外部影响,全国光伏产业集体进入“寒冬”,南京光伏企业的业绩也开始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11年4月的平均每瓦1.51美元降至2013年8月的4.3元/人民币,价格的大幅跳水直接导致企业营业收入锐减。

在1年多的“坚守”之后,南京的50多家光伏企业尽管暂时还没有一家完全停产或倒闭的,但生存现状都不容乐观,去年仅少数几家企业还有微薄盈利。

“日子都不好过。”朱俊鹏坦言。南京光伏产业的出口数据也在不断下降,2010年,98%的光伏产品出口,2011年这个数字减少为90%,去年出口比例则只有约70%。此外,2012年之前全省光伏产业总产值2000亿以上人民币,年出口额100亿美元,而2012年这一数字就降到了18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了40%左右。

7月28日,江苏经济半年报显示,全省制造业所得税增收345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光伏行业下降幅度达到25.9%。

7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年度报告,光伏行业同钢贸、航运等行业被认为共同推动不良资产反弹,并被列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

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邦伍就表示,企业融资是公司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有的银行一听说是‘光伏’这两个字就不愿意提供贷款,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信用很好,去年贷的几千万都按期偿还了,但是现在依然面临贷款困难的窘境。”

在经历了由盛到衰的“乾坤大挪移”之后,如何顶得住这场大风浪,化危为机,考验着江苏光伏企业的智慧。

转型升级 打造技术金钟罩

8月6日,中欧光伏战以“和局”收场。面对这个“说不上太好也算不上太差”的结果,企业们有喜有忧。

在朱俊鹏看来,南京光伏企业之所以能在“寒冬”中暂时安全,在于我们在产业链相关环节上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想要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企业还应进一步寻求技术进步”。

在采访中,多数企业都表示正在考虑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转型升级和开拓市场的力度,从价格战的“暴力肉搏”中脱身,转而潜心“修炼内功”。

“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期,在商业模式上或产品创新上有一定差异化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中盛光电集团营销中心总监郭振海说。

作为中国最早在海外做系统集成业务的公司,他们采取的是以系统集成业务反过来推动光伏产品销售的商业模式,“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我们的系统业务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稳定的收益。”

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出口占比约为80%的中盛光电,也出现在了此次中欧光伏协议的谈判桌上,最终他们成为94家签字承诺遵守价格承诺的企业之一。到今年4月为止,中盛全球EPC业务累计出货量超过300兆瓦,实现了从“卖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的模式华丽转变。

“差异化的产品带来更多的价值和竞争力,给客户带来更多增值,使我们跳出了同质化竞争红海。现在,我们已是中国最大、全球知名的海外光伏电站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郭振海说。

同样作为参与协议制定的企业,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态度也很乐观。中电电气的主营业务是太阳能组件,在今年第一季度对外出口出货区域分布在欧洲市场的比例占到了60.3%。该公司市场部总监钟章伟表示,企业可以通过调整渠道寻求运营升级来找到市场。

他们目前的想法是,希望通过调整客户结构渠道,拓展更有附加值的客户和经营一些切入终端的项目等途径来谋求自身的发展。

而在朱俊鹏看来,光伏企业想要做好,一个技术,一个市场,两手都要抓,要实实在在地抓。“之前都是恶性竞争,几乎只要有钱就能干。”朱俊鹏说,“而现在行情变了,不一样了,价格优势没了,逼着这些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团队的投入。”

回家看看 打开国内市场

据相关媒体报道,8月5日, 中国机电商会公布了《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承诺实施办法》,明确了“631”的光伏配额方案:即60%配额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其余30%和10%分别分配给积极抗辩企业和小企业。配额方案的公布让刚刚平静下来的光伏企业们的心再次提了起来。

2012年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在20GW附近,此次配额只有7GW,占比35%,这意味着国内大量光伏产品仍旧无法出口到欧洲。

对此,朱俊鹏表示,国内的光伏产能已经超过全世界的需求,中欧之间的光伏配额是非常有限的,难以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目前,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7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建立适应国内市场的光伏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市场环境。

南京市经信委新兴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南京市政府本身对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已经将关注点从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市政府曾经专门召集经信委、住建委等相关部门以及部分企业就如何推进光伏企业发展召开会议进行过讨论,“近期将会陆续推出一系列的相关政策”。

朱俊鹏说,这是一次市场方向的转变。“之前,江苏光伏产业90%依赖出口,如果国内市场真正打开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就可以大大得到缓解。”

“目前的光伏企业整体上处于一种不太好的情况。”钟章伟说,制约光伏企业的发展的因素不外乎市场未打开、产能过剩的问题,“目前,国家的内需市场还没有完全启动,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好,同时也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来一步步改变目前的状况。”

在他看来,内外因的双向合力才能更加有效地缓解企业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解决产能过剩。

中盛光电集团营销中心总监郭振海表示:“外部市场环境持续收紧,市场增速放缓;而中日美等新兴市场呈现生机,全球光伏市场的格局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国内市场释放了很多积极信号,目前个人建电站的申请程序已经出来了,只是分布式能源的具体补贴标准、实施细则等具体政策还有待落地。”朱俊鹏认为,国内市场的打开和拓展将能有效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产能过剩是个大问题。”

“光伏产业面临一个新的时代,一窝蜂投资、过剩后又拼价格,这种恶性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朱俊鹏说。

【记者手记】

睥睨世界,全靠自强


谈到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朱俊鹏用“一片光明”四个字来概括了他的看法。

他相信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会得到提升。“此次行业低谷,会逼迫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及战略调整,再加上行业政策的不断完善,使该淘汰出局的企业淘汰掉,有资金实力及技术实力的企业保留下来,相信行业整合之后会迎来一次大发展”。

而业内人士认为,在环境保护大背景下,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建设屋顶电站,这个新兴市场一旦打开,将为光伏产业打开新的局面。

在采访中,朱俊鹏不止一次提到了天津的中环半导体公司。最近,这家公司作为“转型升级,提升软实力”的模范企业,接受了中央电视记者的采访。

中环半导体的网络主页上写着: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单晶硅技术”将光电转化率提升了30%以上,解决了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这一世界级难题。该公司总经理沈浩平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手握核心技术即拥有了议价权,根本不惧怕任何所谓的‘双反’”。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贯彻着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切都是拿实力说话。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谁就能站在更大的舞台上。面对危机,企业要懂得思考,运用智慧分析情势和条件,抓住一切有利的因素和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生存赢得砝码,一味等待他人施以援手,终将被淘汰。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