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杂志邀乔布斯和沃尔顿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和休伊对话,形成一篇《史蒂夫·乔布斯与山姆·沃尔顿全面比较》,勾起了笔者一直以来的一个思考: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光伏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光伏产业整合已经进入下半场,谁生谁死已见端倪;《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颁布,逐鹿中原早已在有竞争力企业家们的心中萌动。遗憾的是在笔者眼中,过去两年的产业整合,有竞争力企业虽然也左突右冲,但总体打法基本雷同,加上地方保护,产业整合更像一潭死水。虽然汉能很有独特的发展模式,但也只是让笔者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个伟大的时代自然会出现伟大的企业家,伟大的企业家只会让伟大的时代变得更加真实。当前的光伏产业需要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带领有领先经营模式的企业,掀起一场风生水起的产业突破。
中国不乏优秀的光伏企业家,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朱共山、苗连生、瞿晓华、高纪凡、杨怀进、李仙寿……,还有暂时不那么辉煌的彭晓峰、施正荣,另一个人也应引起足够关注,他就是郑建明。笔者的所谓新企业家就是相对这个群体而言,他应当是第一个向这潭死水中扔进石头的人,应当是在新的发展期领先他人走出新的发展之路的人。这位新企业家可能出自新人,更可能就出在他们当中。
诞生于前十年的光伏企业家们,凭借中国无人能比的加工能力,借助欧洲光伏市场的狂飙猛进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能量,在打出今天江湖地位的同时,打出了完全相同的经营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不断复制才有了后来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果过去如此,未来还是如此,结果也只能是在打败其他中小企业之后继续的内耗和产能过剩。中国光伏产业需要不同,需要新时期的新企业家。
比较乔布斯的苹果与沃尔顿的沃尔玛,相同的是市场都是消费品;不同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前者是追求精英阶层,后者是面向大众消费;更加不同的是经营路线,前者相信最精美的东西可以创造超额利润,后者见到一家门店稍有过高利润率就会生气,因为追求薄利多销。
能够找到新模式的人不一定是超人,在艾萨克森眼中,“我们甚至不知道史蒂夫会做算术题”;在休伊眼中,“山姆不爱思考”。但是“两个人都觉得,循规蹈矩没有出路。”两个人都极度执着,“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难对付的谈判对象,”特别是史蒂夫的“现实扭曲力迫使人们实现了原本认为不可能的神奇目标。” 要想事情做得不平凡,首先人要追求不平凡,史蒂夫是只做不平凡,沃尔顿是把平凡做成不平凡,结果两个人都创造了商业奇迹。
比较二人所处产业,目前的光伏产业,可能有创新型企业,但肯定不属于创新型产业,因为除非出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相关的核心技术还都只在按部就班的进步之中。因为能源是服务生产和生活的大消费,所以沃尔顿的经营思想应当更加符合光伏产业。在这一定位基础之上,过去如何扩大产业链规模和找到最佳销售模式注定是企业家们思考最多的问题,而现在找到先他人一步的经营模式应该就是核心竞争力。
做能源是做规模,规模离不开金融,中国的金融环境是极不完善的,能在中国现行金融环境中最先找到规模并良性融资手段的人,是否会成为新光伏企业家的代表人物?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