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中国光伏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大潮开启

   2013-09-30 联合商报9970
核心提示:商务部日前发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对进口于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这是继反倾销初裁后,商务部再度对美开出罚单
商务部日前发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对进口于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这是继反倾销初裁后,商务部再度对美开出“罚单”。

随后,工信部公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对于光伏制造企业规模、产能、产品性能设定了严格的量化标准。工信部有关官员表示,其用意就是通过提高行业各方面标准,淘汰无序竞争的低水平产能,同时加快推进中小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国内光伏行业新一轮整合大潮开启。

组件企业并购大潮涌动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一位领导曾表示,光伏行业调整结构的结果是,只需要五六家龙头制造企业就够了。原先的几千家肯定是太多了。

上述领导的话音刚落,工信部就公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在企业规模、产能、产品性能、能耗等多个方面设定门槛,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

据说,该文件征求意见阶段曾遭到江浙大量中小光伏企业的强烈反对。但工信部有关官员表示,该文件的用意,就是通过提高行业各方面标准,淘汰无序竞争的低水平产能,同时加快推进中小光伏企业兼并重组,达到一定的规模。

事实上,在该文件公布之前,国内光伏行业兼并重组大潮已经暗流涌动。

早在今年3月,国内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因大量债务违约而被实施破产重整。此后,尚德通过“债转股”方式化解了5.41亿美元“可转债危机”。有消息称,目前有多家光伏企业正在与尚德高层进行接洽,包括英利、天合光能、中国西电和北京普天新能源等企业。其中,英利高层已就并购事宜与尚德方面进行电话沟通。天合光能也将启动并购行动,并且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其中接触的公司就包括尚德。

而在与尚德接洽的几家光伏企业中,有业界人士更看好英利,英利已经对尚德完成了尽责调查,目前看来是最具可能的接盘者。

无独有偶,9月13日,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项目成交公示结束,通威集团以8.7亿元价格成功接手合肥赛维。

国内光伏行业知名专家赵玉文认为,有通威集团这样的专业、具有实力的企业接手,合肥赛维被盘活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国内前十大光伏制造企业的总负债已经高达上千亿,行业普遍负债率在70%以上。”

孟宪淦表示:“尽管随着光伏政策出台、内需市场启动,现在运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相关企业仍然无法偿还巨额债务。”而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爱莫能助,企业前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也许在未来的行业兼并重组大潮中仅能保留下一个招牌。

多晶硅产业链整合惨烈

9月16日,商务部发布初裁公告,自9月20日起,对进口于美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补贴措施,这是继反倾销初裁后,商务部再度对美开出“罚单”。

然而,虽然此次对美再开罚单,但中国以韩、德、美三国为多晶硅进口市场的格局仍将难以改变。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分析,美国的份额减小了,但其流失的市场份额将被韩德全盘接收,我国多晶硅进口市场的根本格局不会改变。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韩国OCI和德国瓦克公司为世界前十大多晶硅生产商,分别将90%和60%以上的多晶硅输往中国,极大压低了多晶硅进口价格,国内85%以上的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将陷入困境。

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郑乐朋也表示,韩国的OCI和德国的瓦克公司才是国内企业最大的“眼中钉”,美国的此次“牺牲”更直接“帮助”它们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从外部环境来看,需要警惕它们构成的威胁。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和产量占全球65%,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占全球40%,产能过剩明显。同时,由于欧美“双反”及全球需求趋缓,靠低价竞争占领国际市场的出口模式已经走不下去。

在此情势下,业内人士表示,光伏行业若要彻底走出低迷期,兼并重组、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产业链整合十分“惨烈”。任浩宁说:“今年上半年,多晶硅企业的开工率非常低。全国2.8万吨的产能中,有2.2万吨在江苏中能生产,一个企业占了行业近80%的产能,大多企业几乎是"半死不活"。未来,多晶硅的破产重组还将继续,预计现有的五六十家多晶硅企业,将有90%被淘汰出局,最终形成五六个多晶硅企业集团。”

为此,任浩宁建议:一方面,借鉴欧美产业集中度高、企业数量少、产能大的经验特点,支持巨头企业发展,以企业集团为核心,鼓励中小企业自动靠拢,将其产能、人员、设备等以协商价格出手转移,加快行业兼并重组,最终淘汰90%的多晶硅企业,剩下10%的优质企业巨头;另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资金退出,不要将资金全盘投入在多晶硅等产能已经严重超载的领域,而要将有限的资金放在光伏电站终端制造、天然气等领域,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不过,孟宪淦认为,即使国内下游电站启动,内需市场打开,国内光伏产能仍然是过剩的,肯定得淘汰一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必须为鼎盛时期的无序扩张付出沉重代价。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