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加工贸易进入国际市场可能成为常态,但以目前一些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满足加工贸易方式下严格的成本控制要求,则面临很大的挑战。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在欧洲市场因配额问题遇冷之际,美国以及日本等新兴市场则成了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的“救世主”。尤其是美国市场,正在逐步摆脱此前的“双反”阴影。
进一步分析来看,中国企业之所以能够恢复对美市场,其背后“加工贸易”的作用不可低估,并正成为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
不过,挑战也随之而来。对于从第三地进口电池片生产组件的方式,由于少了电池片生产这个环节,其整体利润必将被相应的压缩。因此,对于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规模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
而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那些光伏市场增长较快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设定相应的限制,可能会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通过加工贸易进入国际市场可能成为常态,但以目前一些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满足加工贸易方式下严格的成本控制要求,则面临很大的挑战。
美国市场回暖
来自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出口额为65.22亿美元,下降30.97%;其中对美国出口6.2亿美元,同比下降48.9%。
不过,从最近一些光伏大省的产品出口数据来看,这一情况正出现改变。
数据显示,河北省光伏产品出口在经历了连续下滑后,7、8两月出口同比实现连续正增长。其中,对美国出口自今年5月起超越欧盟成为最大出口市场,7月份对美国出口3521万美元,猛增2.8倍,占同期全省光伏产品出口总值的38%。
无独有偶,海南省的数据也显示,其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也出现了较大增长。1-8月出口美国市场占全省光伏出口41.7%,较去年同期增长11.8倍。
而常州外轮理货公司的统计则显示,8月份,常州港出口光伏产品1392标箱,同比增加108%,其中出口美国市场约占80%。
NPDSolarbuzz此前发布的报告也显示,自2010年以来,美国光伏发展持续强劲,现已突破10GW的安装量大关。其中,2013年上半年美国光伏新增安装量超过1.8GW。
NPDSolarbuzz分析师ChristopherSunsong称,作为全球10GW以上光伏大国的新进一员,美国装机量已经位居第四位,目前只有德国、意大利和中国的安装量超过美国。
根据该机构的预测,未来18个月累计安装量预计将提高80%,并将于2014年年底超过17GW。
除了美国市场之外,中国企业对包括日本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出口额,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机电商会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对日本出口12.9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三倍;对亚洲出口24.77亿元,同比增长150.49%;对非洲出口2.81亿美元,同比增长499.73%,成为我太阳能光伏电池出口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河北省的数据也显示,1至8月,河北省光伏产品对日本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倍;对印度出口4196万美元,增长15.5倍;对巴西出口236万美元,增长2.9倍;对墨西哥出口111万美元,增长2.2倍;对加拿大出口2879万美元,增长2.3倍。
成本控制挑战
从详细数据来看,在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方式占了较大部分,这可能也是美国市场回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常的操作方式是,从台湾等第三地进口电池片加工成组件,以此规避美国的反倾销税。
根据美国此前公布的“双反”终裁结果,中国大陆使用第三国电池生产的光伏组件或电池板并不在此次“双反”限制之列。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新兴国家也有趋于封闭化趋势。
以日本为例,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的大幅增加,就已经引起一些日本媒体的讨论,是否会对中国企业进行限制。
有日本媒体就报道称,经日本国家认可的光伏发电项目截至今年3月已达到了2000万千瓦(按照发电能力计算),相当于20座核反应堆的核发电能力。
夏普和京瓷等日本5家大型企业瞄准市场扩大,正大举增加产能,但目前的生产设备仍只能满足整体需求的20%左右。因此,对于海外企业来说,日本市场拥有广阔的开拓空间。例如,在中国拥有生产基地的韩国韩华集团(HanwhaQ.CELLS)的对日出口量已相当于去年的8倍,加拿大的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也预计达到去年的6倍。
该报道还称,日本事实上已经对外国企业涉足该领域设置了相应的“障碍”。在企业涉足光伏发电领域并希望接受融资时,日本主要银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设定了必须使用日本产光伏产品的条件。而如果中国企业在日本采取低价策略竞争,日本政府是否会像欧盟委员会那样采取反制措施,该报道称,这一问题目前还很难判断。
有报告则显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一般均对产品进入设置了严格的认证制度,这导致大部分产品只能以贴牌形式进入,从而大大降低了利润水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本土厂商的偏爱使得外国品牌较难进入这些市场,这也就意味着,通过加工贸易进入国际市场可能会成为中国光伏企业迫不得已的常态。
不过,就加工贸易而言,由于通常采取从第三地进口电池片生产组件的方式,少了电池片生产这个环节,其整体利润必将被相应的压缩。因此,对于中国的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规模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