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e21.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https://www.ne21.com/skin/zxskin/image/lazy.gif)
四、光伏业利好不断 内需市场现转机
近期,旨在调动国内光伏市场需求的政策一一浮出水面。继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后,工信部又发力光伏行业——10 月 12 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公布,提高了光伏制造行业的进入门槛,防止新一轮产能过剩。而此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自 2013 年 10 月 1 日至 2015 年底,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50%的政策。
另外,国家能源局也发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将光伏电站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由省级主管部门对光伏项目实施备案管理。而早在 8 月底,国家发改委连发光伏三大新政,明确新的地面电站将分区给予最低 0.9 元/度的标杆电价,分布式光伏电站给予 0.42 元的度电补贴,可再生能源附加也从此前 8 厘涨到 1.5 分。
专家认为,这些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一轮光伏扶持政策更加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度电补贴为例,详细到几分几厘,这在此前是没有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曾公开表示,光伏电站领域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同时业内也有预测,国内四季度将掀起光伏电站抢装潮,逐步改善国内供需格局。从宁夏、甘肃到青海、新疆,大家都在抢装光伏电站,仅新疆 1.2GW 的新增安装量,已相当于 2013 年上半年中国光伏安装量的 1/3。工信部电子信息司 8 月中旬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全年装机有望达 8GW,其中大型光伏电站 5GW;除去上半年总装机量 2.8GW,下半年总装机量预计达 5.2GW,大型光伏电站将占据其中 3.7GW。
虽然国家电网给出不少政策和制度框架,但具体执行仍有难度,国内光伏市场能否全面启动需要保证政策切实落地,政策是战略层面的支持,而在战术层面仍要淘汰一批没有竞争力的中小光伏企业,因此,企业苦练内功、加强自身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