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领导群雄: 创新如何驱动中国的光伏成就

   2013-11-07 《PES中国版》14990
核心提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正日益定义于新概念,而光伏行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更比太阳热能和风能业来的突出。我们探讨这三个行业的对比,同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正日益定义于新概念,而光伏行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更比太阳热能和风能业来的突出。我们探讨这三个行业的对比,同时量化光伏业的领导角色。

虽然中国企业在这三个行业里都表现出 非凡的进展(比如说,中国在这三个 行业里都占生产量的第一位),这三个 行业都遵循了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例 如,风电业以政府政策推动、强烈的国 内需求量为基础;太阳能光伏业是以出 口为主的行业;而太阳热能业的发展则 透过大学支部的积极推广,包括把它的 核心技术与业内其它企业分享。

风电业的发展结果也不同,由大型发电 企业领导的实际创新体系正逐渐形成; 太阳能光伏业挣扎求存;而太阳热能业 正发展了极具竞争力和创新的生态系 统,且正从低端市场(金字塔底部,郊 区市场)逐渐融入更高层次的市场。虽 然我们希望更深入洞察一些关于导致这 三个行业以不同模式演变的关键因素, 但是由于三个行业中的两个仍在迅速演 变中,本文只能略作探索。同时也因为 本文的探索性质,我们选用历史视角 方式(Kiesser, 1994)进行了个案研究 (Eisenhardt 1989; 3 Glaser and Strauss, 1967; Yin 1989)。

根据我们的分析师所得出的结果,影响 三个行业不同模式演变的因素共有四 个:技术的成本效益、政府扶持、价值 链支援该行业的能力,以及领导企业的 策略。这四个因素并不完全独立,但反 映出同一个演变过程的不同层面:成本 效益可被当成行业演变最早期条件的主 要元素,而其余的三个因素则造就了最 早期的条件,特别是成本效益。行业的 创新与发展因为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而 演变。

本文所得结果有可能对下列指标有所帮 助。首先,影响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 因素(Freeman, 1988; Lundvall, 1992; Nelson, 1993; Pavitt, 1985)或本地「 钻石」(Porter, 1990),对于新行业来 说。国家创新体系和本地「钻石」的重 要性早已无需置疑。尽管如此,我们对 实际的国家创新体系或本地「钻石」的 发展过程仍然所知不多。虽然这项研究 才刚起步,但也已经发现成本效益的特 别重要性。当成本非常高时,要建立实 际的国家创新体系或本地「钻石」是非 常困难的。

其次,本研究也牵涉到政策与策略。比 如说,本研究所得结果指出当行业非常 依赖国际市场,不只在产品销售方面, 也包括采购原材料、主要装备和核心生 产程序时,就可能会非常困难建立实际 的国家创新体系或本地「钻石」。

我们发现,影响三个行业不同模式演变 的因素共有四个:技术的成本效益、政 府扶持、价值链支援该行业的能力,以 及企业领导的策略。下文将对这些因素 作出详述。

成本效益

引致三个行业不同演变途径的直接因素是 当中的成本效益差异:太阳热能业的低成 本使它能在无须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增长, 而光伏业相比较高成本则阻碍了它的发 展。比如说,在太阳热能业里,中国也转 移了德国和加拿大等的技术来制造太阳能 集热管和太阳能热水器。但是,所需成本 非常高而相应的市场却非常小。

在附属于清华大学的北京清华阳光能源 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清华阳光Tsinghua Solar)发明了以低得多的成本制造太阳 能集热管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后,市 场才开始扩展。即便是今天,中国的产 品成本仍然只不过是欧洲的三分之一而 已。在2010年,中国的太阳热能业的市 场大约值73.5亿人民币(9.2亿欧元)。 而欧洲市场则只有约2.6亿欧元。

光伏业的情况却不一样。保定的英利集团 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 光伏电池制造商之一。但是,在它于1998 年创立时,它的主要业务只不过是进行政 府扶持的3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那是一 项高科技示范项目而非商业项目。那时 候,高成本令太阳能很难获得商业成就。 事实上,英利集团的3兆瓦光伏项目从政 府获得了2千万人民币的补贴。

同样的,当尚德于2001年成立时,最初 的设计产能只不过3兆瓦,虽然施正荣显 示当时成功的把产能量提升到10兆瓦。 尚德也获得了政府的资助。最初的8百万 美元资本投资大部份来自无锡政府。受 制于太小的国内市场,尚德的增必须依 赖国际市场。

实际上,就算在2011年,根据我们在北 京和一家企业的访谈所得,即便在它获得 50%的政府补贴投资,该公司的光伏项目 仍然无法带来任何盈余。这情况在整个 行业来说是非常普遍的,而企业投资于太 阳能光伏的原因主要是策略性考量而不是 旨在短期盈利性。但是对国际市场来说, 中国企业的成本结构已经具有足够的竞争 力。而事实上,包括英利集团和尚德在内 的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商是非常幸运 的:他们恰好在开始营运不久就能出口到 迅速增长的国际市场。

在2004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 量为50兆瓦。在那之后的几年:2005 、2006、2007、2008和2009的产量分 别增加到200兆瓦、400兆瓦、1088兆 瓦、2600兆瓦和4011兆瓦。风电业的成 本效益仅属中等,而风电业的演变也处处 展现出成本效益的影响。为了改变能源结 构,前电力局在1993年开始鼓励风电业并 计划于2000年达到100兆瓦的装机量。 但是风电业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这个 目标直到2005年才实现。除了技术上的 挑战以外,基础的原因是风电的高成 本。相比之下,风电的成本是煤基发电 的约两倍(0.8~1.2元人民币/kWh)。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1998年的供电业 改革重组规定他们减低发电成本,因 此他们并没有任何推动力发展新能源。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由于风电较高的成 本必须由当地使用者分担,他们也同意 没有任何推动力支持这新能源的发展 (Shi, 2010)。

太阳能光伏业的演变也显示出成本效益 的影响。自2009年以来,太阳能业的 发展开始一日千里。除了政府增加扶持 以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成本的削减: 在2009年第一轮的太阳能特许权项目 (Solar Concession Program)最低的投 标价降至1.09元人民币/kWh,而2010年 的第二轮太阳能特许权项目最低投标价 降至0.7288元人民币/kWh。虽然太阳能 的价格仍然比风能高,相信目前的价格 仍旧是可接受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