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八条”),国家能源局提出对全国光伏发电年度规模管理,并向全国各省市下发征求2013、2014年度光伏装机规模预安排的建议。在建议中,2014年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总规模预安排为12GW,其中地面电站4GW,分布式光伏电站8GW。
一石激起千层浪。“2014年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规模要达8GW,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量的2/3,简直是坐而论道、不切实际。”消息一经发布,光伏行业顿时人声鼎沸、反应激烈。从预安排情况看,2014年12GW的新增总量,比之前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10GW目标已多预留了20%的空间,此次业内争论的焦点自然落在了光伏的应用方式上,即集中式开发地面电站,亦或推广分布式电站项目?行业内出现了能源局坐而论道还是勇于纠偏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
不可否认,地面光伏电站的确是国内当前最主流的利用方式。据笔者了解,截至今年底,全国光伏累计装机16.5GW,地面光伏电站10.8吉瓦,分布式5.7GW。而在分布式数字统计中,“金太阳”示范工程又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真正意义上的与建筑屋顶紧密结合的国内项目,如同国外利用方式的规模却少之又少。那么,这就可以说明地面电站是光伏最科学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吗?纵观光伏行业发展进程,答案并不十分难寻。
不妨看看德国经验。作为最先使用光伏产品的国家,德国也是最先出台光伏补贴政策的国家。在其市场启动之初,德国政府主要补贴的范围是与屋顶紧密结合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应用,分布式也始终是德国光伏利用的重心,这从德国政府对分布式的补贴远远高于地面电站也可见一斑。目前,在德国,分布式已拥有超过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德国提供了近5%的电力供应。而分布式在其他光伏主流应用市场国家中,利用情况也出奇的一致。美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澳洲,目光无一不锁定分布式应用上。由此可以看到,分布式电站是光伏产业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应用方式,这既不是中国发明的,也不是中国的经验。
事实上,分布式应用最符合光伏能源特性早已是光伏行业的普遍认知。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懂了,国家也正在试图扭转国内光伏的应用方向,开始从集中式的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项目的推广。在预安排中,集中与分布式规模设定比例是1:2,这个比例也是早在今年7月份“国八条”的讨论中就已经定下的。
选择集中还是分布?从补贴资金利用效率分析也许更具说服力。以2013年地面光伏装机总量10GW计算、1700可利用小时数、按照国家三类资源补贴最低标准的0.9元/KWH计算,减去西部脱硫标杆电价0.3元/KWH,国家仍需对西部光伏发电每千瓦时补贴0.6元,国家至少每年需要支出超过100亿的补贴资金,且连续补贴20年。
值得一提的是,与限光、限电同样降低资金利用效率的,是西部补贴多补在发电端。需要国家在电网建设上投入巨资的同时,其能量在长距离传输中的消耗情况却非常严重,到达用户侧端时又至少损失了20%以上能量。这意味着国家下发了100度电的补贴资金实际上只补贴了80度电,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被降低。与之相比,分布式资金使用效率则非常高,每千瓦时0.42元的补贴直接补贴在发电端,即发即用,补贴的发电量是显而易见的。
新能源补贴资金的紧张,也是这次预安排中调整集中与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可再生能源附加电价多次被调高,但由于征收率较低,新能源补贴资金的短缺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以去年全国用电量计算,如按理论上85%的征收率征收,进入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的资金应在600-700亿元,但实际征收上来资金只有300多亿元。随着每年仅在风、光等行业增加的补贴资金就需达百亿元以上,国家新能源补贴资金显然捉襟见肘。之前曾有财政部专家已明确表态,国家不可能拿出无限多的钱为新能源补贴,而“今日补贴是为明日少补贴或不补贴”的判断也还萦绕于耳。
毋庸置疑,中国发展分布式光伏的确是前路艰难、任重道远。首先,从并网上就会遭遇到比集中式更为苛刻的瓶颈。目前,集中式多采用传统的统发统售,仅是光伏电站替代火电厂,就已遭遇并网瓶颈;而分布式则多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意味着用户用掉一度光电,就会少使用电网里的一度电,必然使分布式在并网时受到更多的阻力;其次,分布式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也缺乏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单纯地推广已经非常困难,要完成8GW目标也无怪乎业内唏嘘。
但由于实施条件不成熟就不发展显然也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存在决定意识”。这需要国家在分布式推进过程中找到问题、找到难点并予以解决。如在生产关系上出现问题就要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按科学的办法推进。此次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对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容,无疑是解开当前分布式困局的钥匙。反观明年分布式推进过程中,一旦出现停滞不前,也终将成为倒逼国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当前,业界普遍猜测2014年的分布式项目推广面临困难,国家将会适时调整政策,用地面电站占用分布式的配额。但笔者从多方采访渠道获悉,这种可能性几近于无。此次,国家预安排中采取了集中、分散并举的措施,已经照顾到补贴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集中式地面电站,在明年不会出现地面电站抢占分布式市场份额的现象。
综上所述,尽管分布式在国内的前景障碍重重,都不能否认它是总结了国际经验与经历了国际实践,是人类寻找到的最符合光伏发电客观规律的重要应用方式。如果从2010年8月1日光伏标杆上网电价出台算起,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完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试错,此时中国政府选择顶着压力、迎着困难对国内光伏应用途径纠偏,更加体现了政府发展分布式的决心,并非国家坐而论道、不切实际。至此,中国在光伏利用方式已经在逐渐接轨国际主流市场。尽管我们走过弯路,起步稍晚一些,但我们已经走在了路上,相信享受平价上网光伏电力的日子离我们也不会太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