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绿色科技:抢占能源革命的制高点

   2013-12-13 能源评论王伟11200
核心提示:人们对绿色能源的期盼程度与一个词汇PM2.5紧密相连。就在今年一月份,北京因连遭四次雾霾侵扰而获得一首打油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
人们对绿色能源的期盼程度与一个词汇——PM2.5紧密相连。就在今年一月份,北京因连遭四次雾霾侵扰而获得一首打油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步入供暖季的北京,却迎来了几个难得的蓝天。或许预示着大气污染治理将有转机。

在11月8日的2013中国绿色电能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的判断是,中国面临的是传统污染与新型污染交织的情况,是世界各国都没有遇到过的最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除制度创新外,还必须致力于科技创新,才能有所突破。对中国而言,需要选择适合国情的路线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才能促进能源新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

[ 美国“能源独立”是技术的胜利 ]

刚刚过去的10月,适逢海湾国家对西方石油禁运40周年纪念。在经历了严重的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痛定思痛,不断尝试创新,最终走出了一条“能源独立”之路,其实质也是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胜利。页岩气技术的成功应用已经改变了美国的能源前景,颠覆了“石油峰值论”,并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能源革命,甚至可能改变世界能源版图。这背后则是美国技术创新战略的坚持,自克林顿时期“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小布什“氢经济”路线,以至奥巴马的“能源新政”及其“绿色产业革命”,目的都是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看来,美国能源独立并不意味着其会成为一个净石油出口国。但这至少意味着,美国和全球能源系统有可能拥有一个自由进出口的市场保证,阻碍全球原油出口市场数十年之久的障碍有可能破除。这是在传统能源领域,从技术成功到市场胜利的一个典型。未来,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高新科技,将成为世界技术竞争的前沿和热点,中国必须要适应这一形势,并有所作为。

[ 确立技术路线是根本 ]

无论是历史经验,还是未来趋势,都表明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抢占能源革命的制高点,才能拥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才能使能源转型与发展跟上经济发展步伐。

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技术,才能让人类和世界共同生存和发展。比如,生产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多晶硅的同时,会伴随着危险品四氯化硅的产生,所到之处,土壤寸草不生;风力发电机的涡轮,容易伤到迁徙的候鸟,进而影响整个生态链。

美国“能源独立”对中国的启示就在于,要确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能源技术战略和路线,寻找适应本国特点的能源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推进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并实现能源文明。如法国将核能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德国则实行无核化以及能源转型战略,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支柱产业,并计划把南部的风电,通过电网以交流或柔性直流输送到北部的鲁尔工业区。

从国家层面考虑,能源行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明确技术路线问题。以页岩气为例,一旦明确方向,无论是进行装备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还是扩大进口天然气,或者致力于发展煤制气技术,都关系到今后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业布局,并且会影响到国际能源价格、需求变动以及海外合同的签定等诸多因素。对此,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指出,正是因为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影响具有长期性,所以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明确未来能源技术突破的国家战略和路线选择,因为技术路线会涉及到市场、价格和经济问题等,一旦制定再去调整难度很大。

[ 面向未来实现绿色转型 ]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都落到了后面,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中国应当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面向未来,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将从工业文明的“规模效益”,转向信息时代以效益定规模的生产方式,这是能源新文明的技术必然。中国的经济转型实际上也是一个能源替代的过程,能源转型和创新已成为能源新文明的核心和关键。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立足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现实途径也已明确,降低煤炭使用、控制石油消费、尽可能提高天然气和电力尤其是电力的比重已成共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提供的数据显示,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GDP能耗就降低4%。著名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办工作协会会长李连仲认为,鉴于我国煤炭污染严重,且煤炭消费占比过高,因此应将输煤变输电,通过远程输送电能,减少煤炭的污染,尤其是要把西部地区的新能源等清洁绿色能源通过电网来吸收输送,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应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中之重。

正如《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所预言那样,目前世界各国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都把新能源和信息技术作为两大重点,以智能电网、大规模储能电池为代表的配套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拉动新能源发展,提高其在人类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放眼更为深远的未来,钍元素发电、月球的氦三或许能根本解决人类能源供应的难题,但毕竟远水难解进渴,立足当下的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方案似乎更有建设性,其具体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累计实现替代电能1100亿千瓦时,旨在推动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此外,在煤炭清洁化技术、页岩气开发技术以及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等诸多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同样需要中国能源行业不断研发创新,通过技术突破引领人类能源文明进入新境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