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兼并重组大幕拉开

   2014-01-02 央视网8010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尽管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出台了多个支持光伏发电并网的文件,业内仍有研究机构认为,目前正沐浴政策阳光的光伏业未
今年以来,尽管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出台了多个支持光伏发电并网的文件,业内仍有研究机构认为,目前正沐浴政策阳光的光伏业未来将再陷过剩危机,行业明年形势仍不容太乐观。早在去年,业内专家指出,光伏行业若要彻底走出低迷期,兼并重组、行业整合不可避免。现有的五六十家多晶硅企业,将有90%的被淘汰出局,最终形成五六个多晶硅企业集团。

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这个判断得到了有力的佐证。

据工信部网站31日消息,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经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推荐、专家复核、网上公示及现场抽检,工信部公布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共四家。

过剩的产能

我国光伏产业在走过了辉煌期后,自2008年开始逐步走向低谷,至2010年全行业出现了亏损,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并延续至2012年。

于是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以及2013年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公布18个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光伏电价补贴、金融扶持……光伏产业今年回暖势头明显。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出台,给身处产能困境、出口渠道受挫的光伏行业带来久违的春意。

但是,我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和产量占全球60%,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占全球40%,产能过剩明显。同时,由于欧美双反及全球需求趋缓,靠低价竞争占领市场的出口模式已走不下去。

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赛迪智库最新发布报告指出,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增长,全年产量将由今年的40GW增加至43GW,中国光伏组件有望从今年的26GW增至28GW。但该报告的课题组同时认为,由于国内市场过快扩大,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恐将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

制定门槛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博士表示:“既要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但又无法惠泽众生。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只能是扶持优势企业先脱贫,这也是当前推进光伏产业整合、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须之举。”

为什么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产能过剩?原因很简单:准入门槛过低,许多并不具备生产技术与条件的企业进入到了光伏行业,导致乱拼资源、乱拼政策、乱拼市场。在经济比较景气、市场也没有饱和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技术落后、工艺陈旧、效率低下的矛盾也就爆发了。

于是,抬高行业门槛成为必须。

9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在结束意见征求之后正式对外发布。《条件》针对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等多个方面划定门槛,不符合条件的光伏制造企业和项目将受到严控。

研发投入成为规范条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门槛。按照公布的准入条件,光伏制造企业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且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相较以往,准入条件全面提高。

对于体现产品技术含量的光电转换效率,《条件》要求新建和改扩建企业生产的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8%和20%,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5%和17.5%。

《条件》对不同产品类型的产量也设置了门槛。其中要求,晶硅电池、晶硅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200MWp。

《条件》指出,不符合规范条件要求的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其产品将不得享受出口退税、国内应用扶持等政策支持。此外,还需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尽快达到本规范条件的要求。

断尾求生之策

显然,这不是一项具有超前思维的决策,而是迟到、带有亡羊补牢含义的补救措施。因为,规范的出台,是在光伏行业全面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虽然导致困境的客观因素较多,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国内光伏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光伏行业焕发新生机的唯一出路就是抬高行业门槛,对企业进行重组整合。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国家对光伏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后,地方政府发展光伏产业的热情又开始高涨起来,给出的政策相当诱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前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产能过剩矛盾又可能出现。所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执行和把关至关重要。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有人认为制定行业规范、设立准入门槛,更多的是一种行政管制手段,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理论上讲,确实如此。但是,在一些地方政府行为还不够规范、市场机制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和投资者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超前规范,总比出了问题再匆匆补救要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