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富李嘉诚给2014年香港IPO市场带来了第一个好消息,他将旗下帝国集团长江实业(Cheung Kong)下属公司电能实业(Power Assets Holdings)分拆上市,后者和中电集团(China Light and Power)是香港仅有的两大供电商。
李嘉诚将电力业务“分散筹资”的举措,已经在香港股市掀起波澜,同时带动了一波电力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分析师指出,李嘉诚计划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海外电力市场。
发展缓慢的本土业务
1月6日,李嘉诚就分拆电能实业子公司香港电灯(Hongkong Electric Company)一事举办了投资推介会,计划通过IPO融资57亿美元的新资金。这将是2010年友邦保险(AIA)上市融资205亿美元之后,香港最大一笔上市交易;也是2012年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85亿美元上市后,亚洲市场最大一笔上市交易。
1月7日,在电能实业的股东大会上,香港电灯独立上市的提案,以99.73%的赞成票通过,初步计划农历新年前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
独立之后,香港电灯将改名为“港灯电力投资”,成为电能联营公司,电能实业所持香港电灯的股权将降至30%-49.9%之间。分析师表示,在获得稳定现金流及回报方面,香港电灯未来或将面对市场利率上升和开放利润管理等风险。
事实上,香港电灯上市后,将成为由香港公众持有的公司,遇上利润管制谈判时,香港当局必须调低其目前享有的9.9%受管制回报上限。
《金融时报》报道称,电能实业将分拆香港岛和南丫岛的电力业务。九龙、新界等其他香港地区的供电业务,将转由中电集团负责,后者近期决定从美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手中购回自己的全部股份。
分析称,李嘉诚开始“整理”旗下集团的业务,包括出售部分业务,以应对集团股价较资产净值大幅折让的局面。1月1日当周,电能实业股价跌至60.6港元/股,较去年5月80港元的高位下跌24%。
长江实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利用电能实业分拆上市的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更多项目。目前,李嘉诚已经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泰国和荷兰开展发电和供电业务。
随着香港本土电力业务日渐饱和,电能实业近几年发展趋缓,本地盈利增长不高,海外投资动作频频。电能实业2013年财报中显示,国外业务净利润增加17.3%,达到30.26亿港元,占公司总利润的63%,本土净利仅17.46亿港元。
多家国际投资机构对李嘉诚拆分电力业务一事,给予了积极的预测,称这将进一步提升电能实业的估值,同时帮助该公司筹措资金,布局海外业务。分析师预计,分拆上市后,电能实业将由混合公用股转型为追求高增长的电力企业,项目年化预期收益率高达10%。
焦头烂额的国外项目
近年来,李嘉诚着重布局海外市场,旗下公司不仅为澳大利亚南部供电,还掌管着英国伦敦地铁的配电业务。不过,这些国际业务却频频传出偷漏税丑闻,李嘉诚亟待理清这笔“糊涂账”。
2013年10月,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向李嘉诚旗下两家公司发出命令,责令其支付约7.27亿美元的未缴税款和罚款。《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澳大利亚电力、能源和水资源产业获利数十亿美元,且拥有澳洲南部电网50%的股份,但却拿不出完整的缴税证明。
就在李嘉诚方面打算和澳当局“据理力争”时,他拥有的英国电网公司(UK Power Networks)也爆出了漏税丑闻。2013年12月,UKPN被曝光过去3年漏税高达3800万英镑。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英国多家能源电力公司透过一个税务法例的漏洞,省却了庞大金额的税项,而英国人却要为电费加价而发愁,其中UKPN漏税超过3000万英镑。
据悉,UKPN为伦敦800万人提供电力,2013年圣诞节期间,该公司因不能及时抢修电路,造成1000多户英格兰东南部的家庭在无电无暖的情况下度过了近一个星期的寒冬,引发消费者的强烈抗议,眼下正面临巨额赔偿。
2010年,李嘉诚以91亿美元的价格,将UKPN收入囊中,电力服务覆盖伦敦、牛津及剑桥等重要地区,用户达到780万户。李嘉诚顺理成章成为英国基础设施资产的最大所有人之一,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约10%天然气供应市场以及近5%的供水市场。
对于UKPN漏税的指控,李嘉诚旗下集团发言人回应称:“UKPN是一家在英国营运的机构,完全符合当地所有适用的监管、税务及法律规定。”言下之意是不存在不当行为。
所谓无风不起浪,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电力企业同时爆出逃税丑闻,让李嘉诚方面的解释显得苍白而无力,接受严厉审查在所难免。分析师指出,这从侧面说明,尽管李嘉诚拥有积极行动力,但其海外电力业务部署并不成熟。李嘉诚有必要就国际业务好好做一番思量,否则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分拆了本土大型供电公司后,海外业务也无法实现预期性增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