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First Solar与汉能太阳能:不同的战略但重叠的薄膜梦想

   2014-04-23 pv-tech16730
核心提示:在过去的几周,两家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光伏技术保管人已经重申或修订长期行业计划。提及的这两家公司为First Solar和汉能太阳能(Hane
Guest_blog_thin_film_Figure_1_620_438_s.png (620×438)

在过去的几周,两家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光伏技术保管人已经重申或修订长期行业计划。提及的这两家公司为First Solar和汉能太阳能(Hanergy Solar)(本博客简称为汉能)。

考虑到这些日子仅有少数薄膜公司的长期战略有很重的分量,这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看到薄膜部门在2014年初的考量。

这两家公司的来源地截然不同。今天他们在光伏行业中的行为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

但是他们有着同一个梦想,过去几年,对于许多方面梦想似乎有点没有限制:较晶硅而言薄膜光伏的长期竞争力,以及薄膜效率和成本仍将处于良好状态的方式。

在我们看到一些细节之前,审查薄膜目前在行业中的位置是值得的,以及考虑是什么在推动公司的制造计划。

工厂扩张带来的市场份额

当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每年5-20GW的市场时,普遍的看法是新增产量是扩大市场份额的答案。当时认为,如果出货量增长,收入可能才会提高,(当然)假设平均销售价格将下滑不会太多。

因此,发展业务意味着增加产量:足够简单。每个人都为此忙个不停,直至2010年,一些更甚于其他。银行、投资者和政府排队支持甚至最雄心勃勃的薄膜业务计划或技术(经常被定位为一种产生本土清洁技术就业岗位的方式)。在2006至2012年间,超过一百七十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被划拨给新的薄膜光伏工厂。

但是在2012年当产能过剩打击光伏行业时,晶硅和薄膜制造商受到不同影响,这一影响今天仍可看到,尤其是薄膜部门。

薄膜生产商(根据生产线和工艺差异),不得不考虑其现有的产能水平,意味着,是否他们有能力来运行。或者,对于第三方下游客户是否有选择而非“生产和装运”?

相反,产能过剩意味着领先的晶硅供应商处于更强劲的竞争地位,具有灵活性外包生产,使得出货量水平根据市场需求迅速提高。较低级制造商(尤其在中国)有如此多的晶硅产量的事实使得对晶硅领导者具有更大利益。中国知识的相互交流进一步强化提供给中国晶硅生产商的选项。工厂精简运营的概念迅速形成。

事实上,2014年初,如果英利绿色能源(Yingli Green)或天合光能(Trina Solar)等需要额外千兆瓦的产量(从硅锭到组件),可能在六个月内以2.5亿至3亿美元的成本出现。如果有困难的公司用于生产,这一数字减半,如果辅助设备被启用或者租赁安排落实到位,减少更多。但更好的是,让其他人生产产品并重新命名,根本没有新的产能相关成本。

薄膜制造商不能从组件销售的角度明显这样做。但是如果他们希望发展其下游业务超过其允许的内部产能,他们将必须这样做。否则,下游业务(任何一年中项目储备中实现的新项目)受到内部薄膜产能利用率限制。

例如,如果拥有下游项目业务的领先的薄膜制造商碰见任何不可预见的制造问题,或希望迅速地扩大其项目业务,那么唯一的途径将是买进晶硅组件。

毕竟,项目开发商都从事销售能源(或销售资产),多数保留一个技术无关的方式:因此如果抓住短期商机,何须垂直整合薄膜生产商或项目开发商,不给予其下游团队采购内部或晶硅制造商组件的灵活性?

新的薄膜产能:不得已的战略?

所有的薄膜制造商(活跃或休眠的)目前仍感觉其2006至2012年产能扩展战略的影响。这包括First Solar数年前将其战略从“新工厂产能供应推动”转变为“新项目储备量需求拉动”。

同样,(另一个著名的薄膜制造商) Solar Frontier在其大胆在宫崎县建设900MW工厂之后,迅速撤退到昭和(Showa)保护伞下的国内安全,并且该行业成本曲线大幅转变,从工厂破土动工到初始工厂运营变得很清晰。(当然,提出一个国内市场机遇,在工厂破土动工时没有多少人预计到)。

基本上,2012和2013年每个薄膜制造商缩减新工厂的建设。也就是说,除了汉能,但是更多都立即执行。(除了一些小型活动,如Solar Frontier规划日本新增2015年生产线。)

对于光伏行业的许多制造公司,扩大到包括更丰硕的下游收入的前景,决定是否“买入并转手”或“买入并持有”一个项目投资组合,目前已经取代了关于何时何地为其上游业务新增制造能力的历史性辩论。

对比今天的薄膜战略

从表面来看,First Solar最近中断长期技术愿望标志着几年前开始的大规模重新组织的结束;从积极新增产量到很大程度上保持工厂足迹静止(或减少),并且做一切其他可能的事情推动向前发展。

取代新增2GW产量(类似于现有的CdTe生产线)达到4GW,替代方案是利用现有的2GW并将其在五年改造为4GW。在光伏产业范畴,并且当比较First Solar的薄膜和晶硅同行的上游战略时,那是First Solar投资者日输出的重要收获之一。

当然,人们可能认为是否效率路线图过于宏大或过重,是否拆分薄膜生产线的前后端将具有成本效益(Uni-Solar和Nanosolar也是这一概念的支持者),或者First Solar可以返工多少闲置的设备以节省更多资本支出。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战略和路线图有出路,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人的倡议。并且作为一个额外利益,实现的路线利用每年实现的里程碑显示。

在今天的光伏产业其他一级供应商中,同样在晶硅和薄膜,几乎没有这一水平的目标的先例。其为First Solar高管团队提供一个基准,评估与行业平均水平的进步,并且其为业界提供一个基准,评估First Solar高管团队对该公司新路线图的执行。

现在,让我们转向汉能的薄膜战略升级,此前在其公布的年报中概述。

在过去的几年中,汉能也重新组织其薄膜在光伏行业中发挥的作用。此前,数千兆瓦的工厂建设在中国,用于非晶硅基生产(包括不同的吸收器)是唯一重点。Apollo Solar是这一大胆的举动收购的设施。在直至2013年底的四年里,对Apollo Solar的投资用于交钥匙非晶硅基薄膜交付达十五亿美元水平。

在其最近的年报中,汉能评论道:“本集团目前正在迅速调整生产线。”(对于其薄膜竞争对手,在五至六家工厂调整1-2GW非晶硅基产量的想法可能似乎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有据可查汉能最近转向CIGS,包括其计划未来几年通过收购海外CIGS业务投资组合增加5.25GW的CIGS产量。是否CIGS是平行或切向的(或同类相残的)薄膜开发今天尚不明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非晶硅基生产的投资似乎仍然在进程中,没有提供足够的现场数据。此外,汉能正在规划建设更多非晶硅基产能。

然而,可能更深入研究汉能对于所有薄膜事务的坚定。当其投资直至现在尚未取得成果,以及当如果多的薄膜制造商已经在此期间关店时,是什么推动汉能对薄膜如此自信?

部分答案可以在汉能的年报中找到,事实是,汉能仍固守老的欧洲薄膜路线图。也就是说,薄膜(作为一个通用技术)将较晶硅获取的大量市场份额直至2020年。

过去五至十年欧洲光伏行列充斥着这些路线图。薄膜将蚕食晶硅市场份额,作为自封的“第二代”行业技术,而“第三代”产品从2015年以后获得市场份额。

这一“第三代”分组由这一世界的Konarkas和Dyesols推动,染料敏化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正在成为下一个重要事件。鉴于这些老的路线图,第二代和第三代技术将最终在2030年向历史书籍交付晶硅。早在这一天,一些人认为这相当合理。

本博客附属的图总结了这些主题。上图基于此前发布的汉能年报(第三十七页)显示的图表。下图是2014年四月NPD Solarbuzz即将到来的光伏设备季度报告的等价图表。

自下向上通过(目前减少计数)2013或2014年的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家仍生产的电池或薄膜制造商得出该NPD Solarbuzz数据,加之至2018年基于NPD Solarbuzz最可能的终端市场要求的预期,并且在复杂的细节中研究在所有的生产线中对于这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家公司正在发生的事情。

比较图中两个图表,至2018年薄膜市场份额的差异是惊人的。汉能的年报图表预计,晶硅在光伏产业中的份额将在2018年降至60%以下。此外,汉能的年报图表预计,“其他”(第三代)技术将在2018年抓住8%左右的光伏市场。

用汉能自己的话说:“该图表……显示出预期的从2012至2020年,全球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为薄膜太阳能组件指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如果光伏行业在2018年生产100GW(在此启用一些整数只是为简单起见),那么这一定出现以下问题:是否有可能在2018年将生产32GW的薄膜电池板?以及是否DSSC/OPV公司将在2018年为该行业出货8GW的电池板?在2014年三月这些概念中似乎每个现在都难以想象。

技术市场份额只能自下而上

当然,汉能并不孤单,预计光伏技术自上而下,基于市场份额百分比估计。尽管汉能似乎为薄膜做此,但是在光伏行业存在大量的类比,晶硅转化以这一方式预测。

预计“n型与p型”以及“单晶与多晶”是两个晶硅例子,往往遵循这一路线。同样,当我们进入晶硅转变的细节时,持有同样的准则:多少镀铜将被采纳,多少晶硅电池将具有交叉背结构等。

今天,光伏产业仍没有遵循的路线图。因此,近期自上向下的市场份额预测对于任何人而言价值有限。技术市场份额正在被市场领导者决定按照其参考框架的作为而塑造,First Solar或汉能,或者英利、天合光能及阿特斯阳光电力的该行业如此,仍有许多方式解决问题。

因此,回归基础可能更有意义。拥有项目储备来生产(无论内部或第三方),达成客户要求的成本、价格及效率指标,并拥有一个业务模式,从长远来看具有意义。

此后,适当及所需的产能,以及启用的技术,简单得到圆满解决。薄膜在整体结构中的作用将成为相对于晶硅技术生产的结果,因此,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是否这意味着薄膜到2018年拥有5%或15%的市场份额,之后成为仅仅是一个Excel电子数据表计算,应该可能不会被使用,即使作为基于此判断薄膜对抗晶硅的指标。

到2018年汉能的贡献水平是一个比First Solar最终满足(或调整)其五年生产目标水平更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无论怎样,薄膜作为相对于晶硅的竞争性技术的作用,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能推动晶硅领导者提高对研发的投资。

在这方面,First Solar最近雄心勃勃的预测可能对中国晶硅领导者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催化剂,最终看到晶硅技术(以及研发)在中国获得优先考虑,作为未来五年光伏行业需要维持和增长市场份额的一个关键因素。自晶硅参与者重视薄膜世界以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可能即将发生改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