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结束的SNEC展会上,上海市宝山区发改委、航天机电、中喆地产公司联合宣布三方将启动分布式住宅示范项目,此次项目是航天机电与地产公司的一次合作试水,经上海宝山区发改委审批,选择宝山区合适的居民住宅进行项目建设。
这无疑也是对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居民住宅项目的一次试水,项目前期首先需要考虑其可实施与操作性,项目报发改委审批,经过居民区物业、居民的同意,在原有居民小区屋顶增建一层,新建的房子由中喆地产公司运作,屋顶光伏电站由航天机电设计承建,屋顶发电一方面可供顶层新建业主使用,另一方面可解决独栋住宅楼电梯供电。
上海属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住宅相对紧张,尤其在一些繁华地段,如果能在适合加建一层的住宅楼基础上开发光伏住宅电站,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住房,为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提供机会;另一方面可以节约用电,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绿色电力。
从表面思考,这一种探索具备可操作性,但其中涉及许多细节问题,如物业、产权、建设标准等,如果可以解决并操作得当,即可转化成一种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可以进行复制。
显然,航天机电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上了心。
分布式多大量取决于商业模式
“今年下半年我们一定会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商业模式探索,并且一定会有项目启动。”航天机电副总经理吴昊用了两个一定来阐述航天机电目前分布式的进展,目前他负责航天机电光伏电站业务,在接受PV-Tech采访时,吴昊的说话速度很快,对于抛过去的问题回答也不慢,略一思索就组织语言回答出来,对电站的运作显得成竹在胸,在一问一答中,几个重点跳跃出来。
既然下决心介入了,航天机电不可能交白卷,吴昊没有具体说航天机电今年会做多少规模的分布式电站,而是将重点放在商业模式上。
吴昊认为,分布式发展的核心主要在于商业模式,只有摸索出适合的商业模式,分布式才会有大的发展。
就目前的分布式发电而言,吴昊表示:“居民住宅电站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其中一个主要的制约在屋顶产权,除非国家对房产法和物业法有所调整,否则分布式在公寓和大型居民住宅上很难得到大规模发展,除了别墅。”
尽管存在制约,但并不影响航天机电对分布式发电的摸索,与中喆地产的合作就是其动作之一,对于这是不是航天机电在探索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我们会根据用电大小来开发屋顶电站规模,关键看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如何整合,我们最后选择的肯定是与潜在客户和潜在投资者达成共识后的最优化模式。”
显然,居民住宅示范项目仅仅只是航天机电分布式发电的一小部分,重头戏还有占据更多比例的商业屋顶分布式项目。
吴昊建议分布式也可以实施标杆电价,因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通过这次补贴方式财务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判断财务模型,尤其是商业屋顶和公共建筑屋顶电站。
2014年出售400MW光伏电站
相比分布式,航天机电在光伏地面电站的优势发挥的更明显,也是目前航天机电光伏电站业务的主要业务及重点。
2013年,航天机电光伏电站开工建设超过500MW,建成并网257MW,完成了转让出售150MW,贡献净利润1.4亿元。
凭借航天集团的央企背景、大股东的全力支持(包括资金、资源、退出渠道等方面),以及公开披露的关于项目储备、融资保障等方面的信息,航天机电在年报中制定了2014年年内完成并网出售400MW光伏电站的目标,并形成不低于年400MW的光伏电站滚动开发能力。
航天机电的光伏地面电站运作已经比较成熟,谈起这块业务,吴昊显得更自如,他说:“地面电站我们实行滚动发展,做成金融产品的商业模式,拿到的项目一部分在当年开发,另一部分在第二年开发,中间存在一个周期,形成了良性循环。”
为了完成电站并网目标,吴昊提示会多考虑地面电站的选址,他说,对于航天机电而言,由于目前的电网规划滞后于新能源电站规划,所以在建设地面电站时,会考虑所在地光照、土地性质、获取程度以及当地电网环境。
除了把握电站建设的周期,对电站建设运维,航天机电也摸索了自己的一套。“同样容量的电站,发电量也有不小的差异,这跟电站开发、设计、运维等有很大关系,我们在甘肃建立了运维公司来专门对接,我们将这作为一项增值服务。”吴昊表示,在建设电站的同时,也会考虑补贴的节奏,现在的补贴以并网为节点,而航天机电的一部分电站开发正在往配合补贴节点方向靠,以便取得最大收益。
根据NPDSolarbuzz的调研,2013年中国排名前两位的太阳能光伏项目承包商的安装量接近了中国市场新增光伏总需求的15%,其中特变电工凭借近1GW的承包安装量排名国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航天机电,业内分析师预测,依据目前航天机电对光伏电站的发展布局来看,2014年也将带来不弱成绩。
制造是电站的支撑
航天机电的终端精品工程主要依靠其扎实的制造实力作为有力的支撑。
2013年航天机电组件出货超过520MW,2014年计划出货700MW。
航天机电在中国的市场,将优先长期稳定合作伙伴,主要为国内电力公司合作的和自建的电站。其次是两个将创造百分百增长的市场,日本与印度。
日本目前是高端市场,比较偏向于单晶产品,但随着日本光伏市场的发展,日本多晶会迎来机会,成本的要求已经提出来了。印度比较偏向散热模式更好的产品,高气温环境下,适合高散热清凉性组件。
与此同时开拓南美等新兴市场,传统市场受双反影响,处理方式会比较谨慎,会有部分出货以覆盖欧美市场。
负责航天机电产品制造及市场的副总经理石磊,将航天机电2014年组件制造的各项规划娓娓道来,组件制造是航天机电近两年转型电站的背后支撑,相比电站业务的日行千里,组件制造是循序渐进的积累,不管是技术还是产能。
两者不同,但牵连甚深。
这几年,航天机电在很多地方开发电站,这些地方拥有不同的地理、气候、土地等外部环境,要确保建设优质电站,产生高的发电量和收益率,首当其中需要合适的电站组成部件的匹配,组件是关键,对其性能需求也各不一样。
“航天机电组件制造出身,对产品制造工艺、技术走向、性能、终端需求,我们都能更深更快的掌握,产品差异化、多样化策略也是基于终端电站传导过来的需求而制定,就大型地面电站而言,我们看到未来将有两个趋势,市场将倾向于更低成本的多晶产品和更低衰减更高效率的N型单晶,我们能第一时间察觉,市场就会掌握在我们手中。制造服务于终端,终端需要精细化制造,两者结合是优势。”石磊如是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