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大会围绕“分享储能前沿技术,探讨储能商业化运营模式”展开交流。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第四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表示:“真正影响未来能源大格局的就是储能技术,一旦储能技术能够突破了,其他的都好解决。”
是革命还是变革
十八大正式提要进行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作为建设生产和经济体制改革。另外,在最近刚结束的国家能源委会议中,把能源革命改成能源变革。这一字之差,区别到底有多大?
李俊峰表示,新能源革命我们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让所有人都享有可持续的能源。这是联合国提出的一个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的能源既是低成本的,又是可持续的。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那将是一场改变世界的革命。但是,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一个单独的技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最有希望最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核聚变。但是核电也有它的不成熟性和安全隐患。现在只有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变革。二是扩大天然气供应。2020年我们天然气目标要扩大到四千亿立方米,现在我们是1400亿立方米,在今后的6年中,我们要增加2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三是煤炭的清洁以及非化石能源的利用问题。四是储能技术的解决,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目前来说也是最弱的一方面。
在本次会议上,众多专家和企业代表都非常关心储能电价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到一次能源发电总量多少比例的时候,储能将成为市场的必然,以及国家何时出台关于储能电价的补贴政策等等。
李俊峰从另外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他认为任何的能源变革都有政治风险。通过日本福岛核事故我们看出,核事故的影响是局部性的,可控的,但是政治决策是比较危险的,事故后,日本的核电占比由原来的30%降到15%,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核电厂被关闭,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和损失,而政府要独自承担这一后果。所以说企业应该让市场要素更加明朗化,让政府看到储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适用性。这样政府在制定相关补贴的时候能有据可依,也更加合理。如果能源变革的政治风险大于它的经济效益,很可能延缓其相关政策的出台。李俊峰强调,储能相关企业一定要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储能技术任重道远
李俊峰表示,储能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两个方面可以着重推广。一是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可能是我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我们的低成本大容量电源电池。国家电网在华北专门进行了风光储各种电池技术的测试。但是现在看来远远不够,可能还要考虑一些更可靠的,更安全的储能技术。同时还必须是低成本的,所以我们储能技术现在来看它是任重道远。
能源变革三步走方针
李俊峰认为我们国家在能源变革里面要考虑三步走方针。
第一步:从现在开始2020到或者2025年中国能源革命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就是说解决好清洁化问题。要解决雾霾问题,首先要清洁化,在这个过程中,储能电池做的最大的贡献是在电动汽车上。李俊峰认为,到2020年至2030年至少要有几千万辆甚至上亿辆电动汽车,才能让电动汽车在减少雾霾方面作出贡献。
第二步:通过天然气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更大幅度的利用我们的可再生能源。现在国家目标到2020年是两亿千瓦的风电,大概一亿五千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到了2030年优化结构的时候,目标是四五亿的风电,七八亿的太阳能发电,那时候必须有大规模储能技术的支撑,没有大规模的储能技术支撑这个目标就很难完成。
第三步: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大幅度减碳。现在气侯变化终极目标是大概人均1.5吨二氧化碳。到205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总量是100亿吨左右,那个时候大概75亿人,合人均1吨半左右。现在我们国家是7吨,美国是20多吨,没有大规模的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是不可能达到这个指标的。现在很多国家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定为2050年100%,还有的是50%或者是70%,这样一个庞大的不稳定的新能源如果没有储能技术,没有全球并网的技术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目前我们储能技术的发展,还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所以我们在技术研发和扩大市场应用方面还是任重道远。
(本文字稿来源于现场录音)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