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光伏产业链如何进行“垂直整合”?
目前,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否则美国和欧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采用“双反”的大棒对我国的光伏企业进行制裁。目前,光伏产业正值价格突破的“临界点”阶段和全行业低谷期和洗牌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光伏产业发展高潮,一批老的光伏制造企业由于繁重的债务和过时的生产设备而积重难返,有心无力。这对另外一些企业来说,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也就是说,“双反”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从2008年开始,就有许多光伏企业谈到“垂直整合”,这是由于当时轮番出现的多晶硅的短缺、铸锭、电池片产能先后不足,不少企业得出的教训,就是要实施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曾经有一家光伏企业的老板在央视媒体就曾经自豪地说过,“我们是世界上产业链最长、最完整的光伏企业”,那么,产业链是否完整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呢?
产业链完整与否,在目前光伏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其实已经不是最重要的。目前,对我国光伏企业更重要的是,要致力于利用各地优势,将产业链内的每个企业都打造成为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并通过协同制造,形成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制造企业群,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优质光伏制造品牌。这需要认真规划和建设,并在运营过程中十分注重和协调管理,建立起一个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精益制造的高端制造体系,才能使我国光伏企业不惧任何国际的打压,在国际上保持持久的领先地位。
7.2 光伏产业链的产能配套
如果一家光伏企业试图实现全产业链的生产,最终只将组件外销的话,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的产能,必须按照产能平衡的原则实现上下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配套。表7-1以1GW的组件输出产能为例,列出了光伏制造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产能数据。
表7-1 光伏制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匹配情况
图7-1给出了光伏产业的从矿石到光伏电站的主产业链。从图中可见,光伏制造的产业链很长,从矿石、金属硅冶炼、多晶硅生产、多晶硅铸锭、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还有逆变器等各环节产品的生产制造。
光伏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同时实现全产业链内各环节的最佳生产,这是因为每个环节对于地域环境的要求都不同。例如,金属硅的生产需要靠近硅石矿山,金属硅的冶炼需要电力充沛且电价较低的地方,多晶硅的提纯、铸锭和切片则需要在电价低和靠近市场的地方,多晶硅电池的生产则需要良好的原辅材配套,而光伏组件由于运费较高,最好在靠近终端市场即光伏电站的附近。因此,光伏制造产业链在布局上,不宜集中在某个单一地区或城市实行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而应当进行精细化分工,将各个环节的工厂分散在最有利于该环节的生产的地方,并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利用全球各地的资源、政策、资金、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设定相应的工厂,达到整个产业链的最优设置。
例如,多晶硅产能将向中西部能源资源优势地区聚集,组件产能尽量采取贴近市场的本地化制造,而中间的硅片和电池片环节则在工业配套条件较好的地区集聚,形成一个全面协同的光伏制造产业链集聚区,同时,这个集聚区内的各个企业都要具备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技术生产出质量最好、效率最高的产品,并使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保障供应,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目前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除了在国内设厂外,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设立生产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是必须要采取的步骤。同时,除了考虑贸易壁垒的因素外,在海外投资设厂还要从能够优化制造产地分布、零距离学习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址,促进我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选准欧美的技术底蕴较强、管理、技术和销售团队完整的光伏制造公司,以公司收购、资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形式,控制后先进行磨合,待生产稳定后再进行扩产,进行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为我国光伏企业建立海外的光伏制造基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进行海外光伏制造基地的建设和拓展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和制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水平。
目前,海外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可先与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的光伏贸易业务进行呼应和配合,同时,结合当地的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来进行。在海外的工厂设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采取新建工厂的方式还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收购。考虑到组件的运输成本较高,建议不要建立单个产能过大的组件厂。
此外,在各地建设光伏制造工厂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包括土地、税收、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优惠。欧美各国对于光伏产业都有自己的产业优惠和支持政策,要注意与当地的结构了解并进行争取。
鉴于光伏产业链注定是跨地域而不是在一个地区的,而且相互之间可能非常遥远,甚至可能在地球的两端,因此,产业链内的各工厂的协调酒非常重要。除了要做好供应链、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外,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成特有的协同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云制造”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4 光伏产业链的时间扩张
从全球整个光伏产业的宏观视野上看,光伏制造产业链的产能应当与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同步进行。而在实施时,无论一个企业的实力有多强,都不可能将全产业链同时铺开,也不应该这么做。而应当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它的环节。
先开展建设的环节,通常选取当时市场较为紧缺的环节。例如当前市场的多晶硅生产,以及铸锭切片。如果企业同时投资电站运营,也可以先建设一个组件工厂。虽然组件的产能是过剩的,但自己生产组件,和在市场上采购组件相比,不仅仅是成本的优势,更是今后的产品维护和服务的优势。当然,这里绝不是建议所有的电站运营商都要有自己的制造厂,而是建议那些既计划投资电站也计划投资光伏制造的企业这样做。
而在建设了第一阶段的工厂后,在第二阶段的产能拓展,也同样要根据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和企业的制造优势来进行扩张的先后顺序。对于那些市场上较为缺乏、自己有制造优势的环节要优先扩充。而对于那些本企业的制造有时不强、或者市场上产能过剩的环节,可以先考虑以“代工”的方式,既消化了市场的过剩产能,也能够使自己实现“轻资产扩张”,降低投资风险。
在企业的产业链扩张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使每个制造环节实现“柔性制造”,也就是,产能不能过于刚性,而是能够在很大的变动范围内实现赢利和保本,鉴于光伏市场是个新兴市场,变动很大,而且是瞬息万变,因此,制造工厂的柔性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甚至是关乎生死存亡的。
除了制造的柔性外,企业还必须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及时掌握全球光伏市场最新的信息,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及时调整自身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的备料、采购、库存和生产制造状况,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制造。在这些企业中,信息技术,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与主生产装置一样、甚至更为重要的生产设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
7.5 辅料!不能被忽视的环节
绝大多数人考虑投资光伏产业时,都将目光聚焦在上述的主产业链上。其实,除了上述主产业链外,光伏制造还有一条辅材产业链,这些辅材环节的生产对于竹产业链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坩埚、石墨、碳毡、铝浆、银浆、超白玻璃、EVA膜、铜箔带、铝合金已经工业气体等材料的生产制造,这些辅料环节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与光伏主产业链息息相关。图7-4列出了围绕着光伏产业链的辅材环节。
我国光伏产业的辅材生产,与诸产业链一样,在国际光伏市场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例如儒兴科技的铝浆,华融的坩埚,福斯特的EVA膜等等,均在寥寥数年就将原来占据中国市场的杜邦、维苏威等国外公司挤出市场。现在我国辅料厂家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性,能够研发出引领国际先进工艺的辅料技术和产品。此外,对于那些还需要进口的辅料,要尽量填补空白。
另外,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中,进行针对电站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品的研制,例如以光伏发电代替现在的屋面瓦的光伏发电瓦,光伏幕墙,针对电站安装的特殊结构件,针对农村大棚的多功能发电支架,等等,也是目前尚未被重视、但市场极大的辅材。
除了上述辅材环节外,在光伏制造产业链中,还有一种业务也不能被忽视,那就是硅料和辅料的再生业务。例如,铸锭厂的头尾料和边皮料的回收,切片厂的砂浆、硅料回收以及再生,铸锭厂的坩埚回收和石墨回收再加工,还有,在今后光伏电站投资到了一定年限后,对于超过服役期的电站的组件中的超白玻璃、铜箔、银浆、铝合金、背板等各种辅料的回收和再加工。
我国有着丰富的石英资源、石墨资源、铝材资源,也是国际上主要的白银产地。在国内选取合适的地方设立光伏产业辅材的大型生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为光伏产业提供制造业和发电环节所需要的辅材,对于我国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平衡、完善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待续)
环节 |
单位 |
标称产能 |
多晶硅 |
吨 |
6500
|
铸锭开方(按铸锭产能) |
吨 |
6000
|
硅片 |
GW |
1.1
|
电池片 |
GW |
1.05
|
组件 |
GW |
1
|
原则上,一个企业从头到尾实现全产业链的产能配套,虽然能够满足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需求,但是,一旦产业内部有风吹草动,可能由此引起的系统性风险会更大。因此,一个企业只选取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环节将之做大,而产能则根据市场来界定,实行精细化分工,会具有更好的效率。
一个企业要做全产业链的话,最佳的方式也许是根据市场情况,将市场上较为紧缺的环节做得大一些,让自己的企业在这个环节上有一定的外销,而不是全部内部消化,这样,可能风险会更小,生产也更稳定。例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虽然号称产能过剩,但多晶硅有超过一半要进口,而各个铸锭环节也出现了产能紧张的情况,这样,企业可以将多晶硅和铸锭切片环节的产能适度放大,并对外销售,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并赢得业内的稳定的合作伙伴。
此外,要注意,产业链的产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最好能够采取柔性制造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实现变产能生产,这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代化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企业要做全产业链的话,最佳的方式也许是根据市场情况,将市场上较为紧缺的环节做得大一些,让自己的企业在这个环节上有一定的外销,而不是全部内部消化,这样,可能风险会更小,生产也更稳定。例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链虽然号称产能过剩,但多晶硅有超过一半要进口,而各个铸锭环节也出现了产能紧张的情况,这样,企业可以将多晶硅和铸锭切片环节的产能适度放大,并对外销售,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并赢得业内的稳定的合作伙伴。
此外,要注意,产业链的产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最好能够采取柔性制造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实现变产能生产,这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代化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是十分重要的。
7.3光伏产业链规划的空间布局
光伏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同时实现全产业链内各环节的最佳生产,这是因为每个环节对于地域环境的要求都不同。例如,金属硅的生产需要靠近硅石矿山,金属硅的冶炼需要电力充沛且电价较低的地方,多晶硅的提纯、铸锭和切片则需要在电价低和靠近市场的地方,多晶硅电池的生产则需要良好的原辅材配套,而光伏组件由于运费较高,最好在靠近终端市场即光伏电站的附近。因此,光伏制造产业链在布局上,不宜集中在某个单一地区或城市实行大而全的垂直一体化,而应当进行精细化分工,将各个环节的工厂分散在最有利于该环节的生产的地方,并优化制造产地分布,利用全球各地的资源、政策、资金、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设定相应的工厂,达到整个产业链的最优设置。
例如,多晶硅产能将向中西部能源资源优势地区聚集,组件产能尽量采取贴近市场的本地化制造,而中间的硅片和电池片环节则在工业配套条件较好的地区集聚,形成一个全面协同的光伏制造产业链集聚区,同时,这个集聚区内的各个企业都要具备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技术生产出质量最好、效率最高的产品,并使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保障供应,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目前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除了在国内设厂外,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设立生产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是必须要采取的步骤。同时,除了考虑贸易壁垒的因素外,在海外投资设厂还要从能够优化制造产地分布、零距离学习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址,促进我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选准欧美的技术底蕴较强、管理、技术和销售团队完整的光伏制造公司,以公司收购、资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形式,控制后先进行磨合,待生产稳定后再进行扩产,进行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为我国光伏企业建立海外的光伏制造基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进行海外光伏制造基地的建设和拓展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和制造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和制造水平。
目前,海外光伏装备制造基地可先与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的光伏贸易业务进行呼应和配合,同时,结合当地的光伏电站的建设进度来进行。在海外的工厂设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采取新建工厂的方式还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收购。考虑到组件的运输成本较高,建议不要建立单个产能过大的组件厂。
此外,在各地建设光伏制造工厂时,要最大程度地争取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相关的产业优惠政策,包括土地、税收、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优惠。欧美各国对于光伏产业都有自己的产业优惠和支持政策,要注意与当地的结构了解并进行争取。
鉴于光伏产业链注定是跨地域而不是在一个地区的,而且相互之间可能非常遥远,甚至可能在地球的两端,因此,产业链内的各工厂的协调酒非常重要。除了要做好供应链、物流、人力资源的管理外,企业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成特有的协同制造、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的“云制造”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4 光伏产业链的时间扩张
从全球整个光伏产业的宏观视野上看,光伏制造产业链的产能应当与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同步进行。而在实施时,无论一个企业的实力有多强,都不可能将全产业链同时铺开,也不应该这么做。而应当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其它的环节。
先开展建设的环节,通常选取当时市场较为紧缺的环节。例如当前市场的多晶硅生产,以及铸锭切片。如果企业同时投资电站运营,也可以先建设一个组件工厂。虽然组件的产能是过剩的,但自己生产组件,和在市场上采购组件相比,不仅仅是成本的优势,更是今后的产品维护和服务的优势。当然,这里绝不是建议所有的电站运营商都要有自己的制造厂,而是建议那些既计划投资电站也计划投资光伏制造的企业这样做。
而在建设了第一阶段的工厂后,在第二阶段的产能拓展,也同样要根据光伏产业的市场情况和企业的制造优势来进行扩张的先后顺序。对于那些市场上较为缺乏、自己有制造优势的环节要优先扩充。而对于那些本企业的制造有时不强、或者市场上产能过剩的环节,可以先考虑以“代工”的方式,既消化了市场的过剩产能,也能够使自己实现“轻资产扩张”,降低投资风险。
在企业的产业链扩张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使每个制造环节实现“柔性制造”,也就是,产能不能过于刚性,而是能够在很大的变动范围内实现赢利和保本,鉴于光伏市场是个新兴市场,变动很大,而且是瞬息万变,因此,制造工厂的柔性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甚至是关乎生死存亡的。
除了制造的柔性外,企业还必须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及时掌握全球光伏市场最新的信息,捕捉其中的重要信息,及时调整自身产业链内的各个企业的备料、采购、库存和生产制造状况,实现真正的信息化制造。在这些企业中,信息技术,不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与主生产装置一样、甚至更为重要的生产设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
7.5
绝大多数人考虑投资光伏产业时,都将目光聚焦在上述的主产业链上。其实,除了上述主产业链外,光伏制造还有一条辅材产业链,这些辅材环节的生产对于竹产业链同样非常重要,例如坩埚、石墨、碳毡、铝浆、银浆、超白玻璃、EVA膜、铜箔带、铝合金已经工业气体等材料的生产制造,这些辅料环节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与光伏主产业链息息相关。图7-4列出了围绕着光伏产业链的辅材环节。
我国光伏产业的辅材生产,与诸产业链一样,在国际光伏市场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例如儒兴科技的铝浆,华融的坩埚,福斯特的EVA膜等等,均在寥寥数年就将原来占据中国市场的杜邦、维苏威等国外公司挤出市场。现在我国辅料厂家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性,能够研发出引领国际先进工艺的辅料技术和产品。此外,对于那些还需要进口的辅料,要尽量填补空白。
另外,对于光伏电站的建设中,进行针对电站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产品的研制,例如以光伏发电代替现在的屋面瓦的光伏发电瓦,光伏幕墙,针对电站安装的特殊结构件,针对农村大棚的多功能发电支架,等等,也是目前尚未被重视、但市场极大的辅材。
除了上述辅材环节外,在光伏制造产业链中,还有一种业务也不能被忽视,那就是硅料和辅料的再生业务。例如,铸锭厂的头尾料和边皮料的回收,切片厂的砂浆、硅料回收以及再生,铸锭厂的坩埚回收和石墨回收再加工,还有,在今后光伏电站投资到了一定年限后,对于超过服役期的电站的组件中的超白玻璃、铜箔、银浆、铝合金、背板等各种辅料的回收和再加工。
我国有着丰富的石英资源、石墨资源、铝材资源,也是国际上主要的白银产地。在国内选取合适的地方设立光伏产业辅材的大型生产加工基地和配送中心,为光伏产业提供制造业和发电环节所需要的辅材,对于我国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平衡、完善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待续)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