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国最大的光伏组件EVA胶膜公司——杭州福斯特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斯特”)在6月中旬已过会,即将登陆A股,不过多家同行并没有因此而欣喜:产品售价正在下跌、利润微薄、技术研发不足等现状,短期内难有改观。
所谓“EVA胶膜”,实际上是一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经过加工后而成的化学品,是光伏组件不可或缺的封装材料,适用于晶硅及薄膜电池、BIPV组件等,与玻璃(1075, 4.00, 0.37%)和背板相互黏合,对电池片进行保护。
数据显示,2011年,这类产品每平方米不含税的售价约16元,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跌至12元和9元,价格快速下降困扰各家EVA胶膜公司。
价格一年跌近三成
EVA胶膜生产商之一的上海海优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优威”)总经理李民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国内大概有40家上下的EVA胶膜供应商,真正开工的可能也就在五六家左右,其他的都在半停产或者歇着。
之前,EVA是国外公司的天下,胜邦、普利司通、三井化学、韩国SKC等国际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60%,近几年随着国内EVA的技术成熟、售价低等优势,逐步在取代国外产品,如今70%以上的EVA胶膜由国内厂家供应。
然而,EVA胶膜价格在近几年下降较快成了各个公司的心头之患。
2011年,这类产品的每平方米不含税的售价约16元,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跌至12元和9元,目前不含税价可能在8元/平方米左右。福斯特公司比市场平均售价稍微要低一点,原因是其产能较大。“有的客户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定价会略高一点,但是如果普通的EVA胶膜,则不会有偏高的定价。”李民表示。
诸暨枫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目前EVA的胶膜成品需求量虽还存在,原料价格却在上涨,利润非常低。
去年,EVA树脂的报价是1.4万元/吨,今年提高至1.6万元/吨,假设以每平方米消耗0.4公斤原材料,再加上2000元助剂计算,75%的产品售价已被原材料成本侵蚀,若算上加工费、包装费、运费及银行利息等一系列费用,产品能有5%左右的净利润率已非常不错。
“去年的原材料价较低,我们的产品售价也比现在高,企业利润还有保障。但到了今年,原材料价在走高,定价又下滑,整体的行业利润受到了较多挤压。”李民说,原材料基本掌握在海外的杜邦、三井及TPC这类公司手中,中国企业难有议价能力。虽然像福斯特、斯威克及海优威这样的公司产能较充足、订单也不错,但是大部分的中小EVA胶膜公司则无法支撑上述原材料成本,关闭生产线是必然的。
他也说道,海优威现在有多家工厂(位于上海、保定、台湾等地区),23条生产线,不过现在无法扩产,“我即便是创始人和大股东,但我们的董事会成员里面还有其他投资方,他们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如今胶膜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轻易扩产,显然不合时宜。”
多家EVA胶膜企业也表示,先看看是否能渡过跌价和利润微薄的难关,再拭目以待。此外,上半年各地政府部门对当地发放的光伏地面电站路条十分稀少,等到第三季度这类路条发放速度加快,组件需求逐步起来,可能EVA胶膜这种配套产品的订单会分散一点,小供应商的日子或许会好过一点。
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诸多EVA胶膜厂家关闭,不仅是因为利润较薄,也与研发投入不足有关。
李民告诉记者,检测EVA胶膜是否靠谱,有一个核心技术,名为抗“PID(衰减)”能力:常规的EVA胶膜封装的组件输出功率,在潮湿环境下且高强度的负电压诱导下,容易发生PID。而如果EVA材料够好,其可以减少这类衰减。
这类技术若做得好,产品就受客户欢迎,定价也会略高于普通的EVA胶膜。一般而言,通常采购方会要求供应商把光伏组件放在相应的温度和强度条件下,在铝框和电极之间加一个1000V电压,测试组件于96小时内的发电功率下降幅度是否低于5%。而较好的EVA胶膜还可通过300小时、低于5%发电功率的测试。“有的采购方甚至要求把组件表面浇上一层水,再去做老化测试,这样就更苛刻了。”李民说。
几年前,EVA胶膜尚未形成激烈竞争,各家供应商的产能都不算大,EVA胶膜供小于求,因而“抗PID能力”的研发投入似乎看不出重要性。
但是,目前EVA胶膜的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加之产品定价偏低,福斯特、斯威克、海优威等公司会通过产能的规模化、较好的抗PID能力、适中的售价,从而将中小厂家挤出市场。福斯特2013年的研发投入为7861.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这一占比已经比前几年略有提高。而相对应的则是某些中小型EVA胶膜厂,它们在EVA树脂成本已经高企、利润极差的情况下,很难挪出资金用于EVA胶膜的技术研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