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业:兼并重组 优化产能

   2014-07-11 中国电子报13490
核心提示:CPIA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到41GW和42GW,产量分别为25GW和27.4GW,产能利用率仅为61%和65%。

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

CPIA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池和组件环节产能分别达到41GW和42GW,产量分别为25GW和27.4GW,产能利用率仅为61%和65%。

“从数字对比看,产能确实大于国内市场需求,但实际上却是结构性过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一方面,从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看,我国光伏产业由于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规模经济等比较优势,将逐渐成为全球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基地。如果将国内的电池组件产能和全球需求相比,供需大抵平衡,甚至会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主要的电池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均较高,部分企业甚至产能不足,需要寻求第三方代工。如英利产能为2.45GW,但出货量达到3.2GW;天合产能为2.4GW,出货量却达到2.5GW。而一些中小电池组件企业由于在规模、技术、品牌等方面竞争力不如大企业,产能利用率则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也逐渐被大型企业兼并。

因此,电池组件环节产能过剩应为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能(如部分中小企业)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大企业在需求代工)。“从光伏市场的发展来看,需求仍在不断增大,即使是产能过剩也是阶段性过剩。从全球范围看,在制造业不断向我国靠拢的背景下,我国产能对应的是全球市场需求,供需关系也不是那么紧张。”王世江强调,“所以还是应该辩证地看待电池组件的供需问题。”

兼并重组优化存量产能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推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有效实施,促进光伏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去年10月份开始实施《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去年12月30日和今年6月23日公告了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两批企业名单。

“兼并重组是优化存量产能的有效方式,能显著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赛迪智库研究员江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政策的引导下,部分企业兼并重组的意愿日益强烈,出现了多起重大并购重组案。”

目前看来,国内企业兼并重组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优势企业兼并小企业。晶科集团就近兼并尖山集团,获得了500MW的电池生产产能;天合也就近并购其代工工厂东鋆光伏,获得近400MW的电池组件产能。

二是通过资本运作等手段,盘活优质企业。顺风光电30亿美元收购尚德,使得尚德这一品牌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同时入股赛维LDK,将其硅片业务做大。值得一提的是,顺风收购尚德的具体方案是以平均31%左右的偿还比例,用总计30亿美元偿还无锡尚德高达94亿美元的贷款。

三是上下游延伸并购,打通产业链。四川通威集团8.7亿元并购赛维在合肥的电池片工厂,打通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环节。目前,通威集团还在四川运作整合新光硅业等多晶硅和天威新能源等电池组件企业。此外,东方日升5.5亿元收购江苏斯威克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进入光伏组件配套材料光伏EVA胶膜业务。

四是开展全球并购。汉能先后收购了美国和德国的CIGS工厂,在获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布局的全球化。浙江正泰集团并购德国老牌晶硅企业Conergy公司规避欧盟双反。三安光电子公司CPV电池生产商日芯光伏则收购了以色列公司Zenith Solar的全部资产,包括其知识产权、库存和设备等,获得了其基于CPV技术的热电联产产品。

五是通过并购或合作等方式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浙江昱辉公司通过入股和并购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多家生产工厂,以规避潜在的贸易壁垒。部分企业也在和其他地区的企业合作,构建稳固的代工体系。

六是政府主导企业并购。青海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省内企业围绕黄河上游水电、亚洲硅业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工作,引导企业抱团取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因为各自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企业兼并重组的手段和方式也各有特色。”江华表示,“但是不论过程如何,我国光伏产业的无序发展势头已经得到了明显遏制。在兼并重组的同时,国内企业正加大内部整改力度,部分落后产能也逐渐开始退出。”

专家观点

晶龙集团董事长靳宝芳

要大力整合光伏产业

为确保我国回暖的光伏市场秩序,确保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不妨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动行业整合。认真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引导产业兼并重组,坚决推进光伏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光伏产业龙头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及产业链生产协作配套、原材料共同采购、产能匹配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规模化、技术及设备先进的行业骨干企业,列入国家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达到规范条件的企业倾斜。二是规范光伏行业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完善产品标准和产品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对未通过环评,没有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没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研发及工艺改进经费不足,产品衰减和水耗、能耗等指标未达要求的企业,必须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进行兼并重组。加强监督,技术改造不达标不准恢复生产,且不予贷款,对没有认证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三是拓宽市场,打开光伏应用大门。对国内市场,加速光伏发电的推广利用,将光伏产品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予以支持,推动光伏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支持光伏企业创新国际贸易方式,在境外开展生产合作,推进光伏企业国际化发展,确保中国光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畅通。四是光伏企业应加强自律,按照规范有序发展。光伏企业要做大、做强、做精,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售后服务,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鲁瑾

多晶硅新一轮扩张存隐忧

日、美等亚太地区光伏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光伏市场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产品价格企稳回升,行业经历了连续近6个季度的亏损之后,骨干企业大部分扭亏为盈。而随着国内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完善,国内市场加快扩张,2014年预计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将提高两成,达到14GW。

然而,市场的回暖和价格的回升刺激了企业产能扩充的步伐。国内外又有掀起新一轮多晶硅扩产热潮的趋势,企业纷纷上调产能目标。海外产能扩充的脚步在加快的同时,国内在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年产万吨甚至5万吨级的新项目规划也不断出炉。预计2014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在短期回升后,会在一定区间内波动,价格很难大幅上升。当前市场的供需平衡仍较为脆弱,如果盲目扩张竞相扩产,加之海外多晶硅产品的大量涌入,有可能又出现产能过剩。因此,企业应该认识到潜在的产能过剩危机,对多晶硅产业可能引发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保持警惕,并尽快做好结构调整,控制好总量,并重视技术提升,加快技术进步,才能实现全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