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跃进”――外媒用这个词儿形容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听起来或许有些刺耳,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个词用得相当准确。
事实是,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以最骇人的声势拔地而起,另一方面,行业发展已经出现诸多隐忧。
本报记者 李萍报道
“大跃进”――外媒用这个词儿形容中国新能源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听起来或许有些刺耳,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个词用得相当准确。
事实是,一方面,中国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以最骇人的声势拔地而起,另一方面,行业发展已经出现诸多隐忧。
5月份开始,业内外人士就开始盼着《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
各种猜测声中,多位权威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风能发电规模将调高到1亿-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规模则调整至1000万-2000万千瓦。而此前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称,2020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
设备制造业方面,按照目前每千瓦风电造价6500-7000元的保守值计算,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的增量至少为8800万千瓦。
事实上,近些年,我国风电制造业一直以滚雪球般的速度发展着。至2008年底,国内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70家,其中超过20家整机制造企业已经生产出兆瓦级样机,以1.5MW计,年产量超过100台的企业已经有8家。
近日,华锐风电盐城产业基地内,国内最大容量首批3兆瓦风电机组正式批量下线。湘潭电机集团,据称其生产的兆瓦级风机在荷兰、芬兰、德国、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金风科技公司首席财务官余丹柯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自主研发的2.5兆瓦直驱永磁风电机,8月份即将试运行。随后3.0兆瓦直驱永磁风电机也将陆续亮相。
“有些风电企业的生产,已经安排到几年之后了。”在2009中国风能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光伏产业的辉煌史或许更耀人耳目。2002年之后,7年之内,多晶硅现货价上涨10倍,高峰时利润率超过800%,价格接近500美元/公斤。
隐忧:缺失与过剩
一片繁荣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的缺失、产能的过剩。
资料显示,预计至2012年,湖南省风电整机、关键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浙江省三门县,68家规模以上机电企业发力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而江苏省盐城市将着力把风电产业培植成为千亿元级重点产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一遍遍地在各种场合告诫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风电产能已经过剩。“强的企业肯定不怕,弱的话肯定要考虑考虑了。”周凤起之前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明显有些忧虑。
周凤起的计算方式是,即便2020年风电产能增加到1.3亿千瓦,仅是名列前茅的4家风电制造企业,产能已经达到1200万千瓦,供过于求的情况已经出现苗头。
问题不仅仅是产能过剩。作为山东省首家风电设备制造商和风场投资运营商,山东鲁科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小平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承,受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制约,风电设备一些核心部件,目前中国“还做不了”。
光伏产业弊端更是暴露无遗。原材料与终端消费市场严重依赖出口的光伏产业,在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之下,2008年底,多晶硅价格已跌至约200美元/公斤。今年3月底,跌破100美元/公斤。5月,下探至55美元/公斤。国内光伏行业普遍亏损。
风电与光伏发电,微利甚至亏损早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对于目前各地、各企业纷纷兴建相关设备制造业的兴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很不以为然。
某种意义上,相关部门和企业,一方面在“赌”国家未来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在“赌”技术进步,希望新能源成本未来大幅度下降。“很显然,这两方面都不靠谱。”林伯强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有些忧虑。
林伯强说,在未来,如果新能源发电量比例达到10%,国家仅财政补贴便需数千亿,数额巨大,财政不可能出这部分钱。与国外不同,中国民众收入较低,电价上涨的希望很小。经验表明,新能源技术上很难有大的突破。“他们把新能源行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没有顾及到中国国情,风险很大。”
制胜:政策扶持
政策支持下,新能源设备制造业或将最终走向春天。
7月24日,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取代了在我国实施了6年的风电招标上网电价。据悉,这是发改委第一次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上网电价进行明确规定。
余丹柯坦承,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确立后,金风科技旗下的风电场,将因国家政策而直接受益。他说,现在风电场投资主要由国家推动,标杆上网电价推行之后,“风电场投资会更踊跃一些,完全由经济利益驱动的投资商也会参与进来。风电设备需求会增加,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
不过,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