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太阳能光伏产业波动不小。300多万元1吨的多晶硅,因一场金融危机,跌落到50万元1吨。
我省是多晶硅产业全国的早行者,又是当之无愧的大省。据省招商引资局2008年底形成的《硅材料产业分析报告》预测,我省在建、拟建项目如果全部投产,规模将达到5万吨。去年底,全省建成产能已占全国一半。
最近多晶硅价格有所回升,对我省多晶硅产业而言,面临的不仅仅是第二次起跑,而是如何加速跑。
规模领跑 延长产业链是新课题
支撑光伏产业的基础,是多硅晶制造业。就光伏整个产业来讲,我国的发展主要分两种路径:一是以我省为代表,着力于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生产实力强大;二是以江苏、江西、浙江等省为代表,从产业链中下游向上游延伸。
外省的原料基地在我省。8月初,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在眉山正式投产。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拿到产品后,在浙江拉单晶、浇铸、切片,在江苏生产电池、组建封装……在这种情况下,瑞能不那么在意价格波动,如公司副董事长董乡君所说:“满足浙江母公司的需求尚需外购,市场根本不担心。”
与外省路径相悖,四川企业目前大多固守上游产业,尽管拥有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的核心处理技术,取得了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低生产成本的要诀之一,但毕竟较少涉及下游产业,很难分享整个产业链的利益,而且市场抵抗力偏弱。
长远看,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我省偏执一端的产业结构,显然于将新能源产业做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的雄心壮志不合拍。
做大做强 催生二次加速跑规划
今年3月,国家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扶持政策;近日,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在2-3年内,采用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的投建成本500兆瓦的最低量计算,财政将拿出至少60亿元补贴光伏。
“这将调动光伏产业的积极性。”省新能源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李成华如此认为。
当前,从新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看,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制造、终端产品组装,以及各种可能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相关设备和产品,在技术上似乎没有太多的难题。但在实际应用中,无论是以新能源发电,还是直接使用新能源相关的设备和产品,眼下成功的案例还不多。因此,新能源产业发展更需要一种综合解决方案。
此外,加快突破千吨级多晶硅产业化关键技术,形成从材料生产工艺、装备、自动控制、回收循环利用的产业化生产线等,也是需要重点攻关的。
这些难点,恰恰也是机遇所在。
已有地方在谋划。7月中旬,乐山市通过相关规划方案,计划到2013年,硅材料及综合利用相关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规划还包括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风投机构参与硅材料投资,支持硅材料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
着眼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做大做强,省上相关部门更宏观务实地规划,正是当务之急。省招商引资局信息中心主任蒲平透露:正邀请专业人士,细化光伏产业链、细分产业链各环节产品,补链招商、延长产业链招商成为重点。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