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IBC SOLAR创立于1982年,在世界各地从事光伏发电系统集成(SI),及百万瓦级光伏电站的设计、采购及施工(EPC)服务,迄今已建成的电站规模达到2.5GW。该公司于2014年5月决定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并且宣布了百万瓦级光伏电站的建设计划。其项目事业部门高级副总裁José María Llopis就日本市场的战略接受了记者采访。
——请介绍一下贵公司正式进军日本的详情。
Llopis:我们从2013年开始派员常驻日本,在开发项目的同时,一直在研究是否要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先行开展的3个百万瓦级光伏电站项目已经签约,通过这些经验,对日本百万瓦级光伏电站的事业环境等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从世界战略的角度来说,日本是最需重视的国家之一。
——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的收购价格已经从当初的40日元/kWh降低到2014年度的32日元/kWh,在日本国内的EPC服务公司中听到有不接“32日元项目”的声音。
Llopis:FIT收购价格下降是正常的“进展”,我们在德国等已经有过经验。德国的FIT的收购价格从当初的0.5欧元(约68日元)/kWh最终降到了0.13~14欧元(约18~19日元)/kWh。西班牙的FIT也从当初的0.45欧元(约61日元)/kWh降低到了0.11~0.12欧元(约15~16日元)/kWh。但我们通过压缩项目成本,现在依然能够盈利。日本的32日元/kWh的收购价格处在完全可以确保事业性的水平。我们然为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判断非常明智。
——贵公司在德国是如何大幅压缩成本的?
Llopis:我想指出三点。首先想指出的是,可再生能源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不能用来赚大钱。相关者获得的利益要合理。第二,金融业要从这个视角出发,以合理的利率提供资金。最后是降低系统资材的成本。
就降低系统资材成本来说,重要的是不能采用“以降低品质来压缩成本”的错误办法。如果在收购价格降低的同时,发电系统的品质也出现下滑,投资者将会提起警惕并停止投资。
——那么,怎样才能在维持品质的同时降低系统成本?Llopis:我们采用的系统资材是向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采购。几乎没有德国国内制造的产品。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是按照我们自主的品质标准,由海外企业代工生产的IBC SOLAR品牌产品。逆变器(PCS)和架台大都是德国企业在中国等地制造的产品。德国供应商通过海外生产的方式,在维持“德国品质”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日本的百万瓦级光伏电站建设也能用这种方式降低成本吗?
Llopis:通过在日本建设3座百万瓦级光伏电站,我们发现的问题是,当地企业的土木施工费用非常高。于是,我们与这些企业就“为什么成本这么高”作了多次讨论。在德国,包括缩短工期在内,通过与建设公司一同做出努力,我们成功降低了土木施工的成本。在向日本企业介绍这样的经验后,成本最终降低到了最初的一半以下。
我们认为,通过与日本企业合作,提供在德国获得的削减成本的技术经验,能够改变日本市场的成本结构。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