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对位于宁夏地区2座单多晶电站实际发电量分析也同样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分析;
理论计算得出中卫地区单多晶发电差异约-6.2%(多晶比单晶低);实际两家电站第一季度发电量对比情况为多晶比同心差异为-6.52%。与计算模拟结果非常接近。
目前多晶电池产业化水平在17%-17.5%; N型单晶电池的产业化水平在21%-24%; P型单晶电池产业化水平在18.7%-19.2%(国内),19.2%-20%(海外)。单晶电池在效率方面更胜一筹。
2014年Q1,单晶组件转换效率16.6%,成本0.47美元/瓦,预计2017年单晶组件的转换效率17.7%,成本0.37美元/瓦;而2014年Q1多晶组件的转换效率15.7%,成本0.45美元/瓦,预计2017年多晶组件的转换效率16.5%,成本0.37美元/瓦。
按照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预测:到了2017年,单晶组件和多晶组件在成本上将持平。“在单晶组件成本与多晶组件成本一致的情况下,单晶安装成本溢价使得单晶每瓦系统造价将具备优势。” 同时钟宝申认为,晶硅仍将是光伏市场的主流,高效单晶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为市场所认识,市场占有率将快速提升。
据悉,目前单晶硅片非硅成本在每瓦0.115美元,明年将降到每瓦0.1美元以内,三年内可降至每瓦0.06美元。
日前,国内光伏巨头保利协鑫表示将全力拓展单晶产品研发和扩产,也进一步验证了未来单晶组件的应用潜力。同样,美国系统集成商Solar City(SCTY)17日在官网发布博客称已签约收购美国高效单晶光伏组件生产商Silevo,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纽约州建设年产能1GW以上的组件工厂。这次收购事件再次验证高效单晶路线将是未来光伏行业的明确发展趋势。
目前基于N型单晶硅片的高效电池组件生厂商主要是美国Sunpower和日本松下(收购的Sanyo)两家,两者生产的高效单晶电池/组件转化率均可超过22%/20%,但缺点是复杂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居高不下的成本水平,近几年来,如Silevo、LG、TetraSun等诸多企业致力研发生产低成本的高效晶硅电池的成果显著,且不约而同地均基于N型单晶硅片。
继TetraSun去年被FirstSolar收购以后,Solarcity对Silevo的收购再次说明光伏行业中的国际领先企业对高效单晶技术路线的认可,也验证我们此前在报告中多次强调的行业观点:随着全球光伏终端需求结构向中小型屋顶转移、系统成本构成中组件成本占比的不断降低,高效单晶技术路线将是光伏行业明确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的规划中,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对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即根据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而改变以往直接对项目实行补贴的做法,这促使电站开发商更加关注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单晶硅产品优势凸显。
目前,国内主要有五家单晶硅片制造商,分别是隆基股份、卡姆丹克、中环股份、河北晶龙、阳光能源,去年到今年不断推出标准化的单晶硅片新品。我们认为一旦规模到位,单晶硅成本降低后,将更具竞争力。
目前,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收购浙江乐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单晶组件的生产和销售,同时成立了西安隆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大型地面电站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宁夏隆基同心30MWp单晶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30MWp电站全年发电量突破5000万度电,目前正在建设二期30MWp单晶光伏电站。相信未来国内光伏电站投资商将趋向于使用单晶组件。
伴随着最近国家能源局即将出台的分布式光伏政策特别是“二选一”的模式以及分布式电站定义的扩大,国内必将迎来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热潮,预计从第三季度将开始活跃起来,且浙江省和山东省将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前沿战场。从电站价值来说,度电成本是衡量电价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投资商而言,如何极大程度的降低度电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电站设备选型严格监控把控,可以实现电站价值提升的硬保障,与此同时软保障也很重要,这主要体现在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之前,是否对项目标的业主开展了完整且有限的现场调研,主要体现在屋顶面积、荷载、用电量、电价、业主资信情况,业主所从事行业发展情景等要素,笔者将会在下一期的文章中,来仔细分析光伏电站投资尽职调查要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