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电池片、碎硅片、IC级破片、破电池片和蓝膜片这些究竟算不算电子垃圾?在原料极度紧缺的同时,这些被定义的电子垃圾越来越抢手,但是国内的料源也十分紧张,这些所谓的电子垃圾究竟来自何处?
带着这个疑问做了调查。
据了解,这些货物的来源主要来自日本、台湾和德国,是太阳能大厂加工过程中的废品或者多晶硅厂和拉棒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还有一些来自半导体厂,经过处理,可以满足当前国际上的电池片标准,而且价格低廉,颇受饱受缺料之苦且迫于原料价格高昂的国内厂商青睐,但是同时由于国内企业良莠不齐,经常出现质量不合格的事情,被国外客户退货,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声誉。
这些法规上定为电子垃圾的国家质检总局今年规定了《关于对进口废物原料国内收货人实施登记的公告》,对货物的进口指定了严格的程序,但是据了解,由于时日尚短,很多人都没有实行这个程序,那么以前的原料都是如何进口到国内的?简单来讲――――司法漏洞及腐败!
据了解,海关在辨别是否为电子垃圾的时候,定义是不被用于原有用途的就叫做垃圾,因此整片硅片如果表面抛光或者裸片的可以进口,如果是回炉用的就会被认为禁止进口,而带电路的硅料基本都不会通过海关检查。多晶硅料由于有专项报关因此不在此列。法规的不完善对于处境艰难的太阳能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在检验过程中,一大部分海关人员不了解这些废原料的用途,另一部分虽然了解但是由于国家有禁止进口的法规,均禁止这些货物进入境内,因此大部分废物原料进口都是通过关系甚至贿赂来打通关节的。
据某资深贸易商介绍,该贸易商从某海关运进一公斤破电池片,就要给海关工作人员40-60元不等。虽然这个可能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类似情况肯定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在此强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严查整治,不能叫害群之马乱了国家风气,让社会的蛀虫心安理得的吸取民脂民膏,同时将相关条款详加修改,尽量避免类似的尴尬事件发生。
在当前的局面下,废料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选择,但是当前的政策以及我们的司法机关却导致这样一个情形:在不合理的政策下的错误的人在做着对社会客观上有益的事情,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