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能源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也进入了新常态。过去30年,我们的能源供应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紧急状况,电荒、油荒、气荒时有发生,能源工作的重点是增加供应能力,满足市场对能源的需求。因此,上项目、搞建设、增产能是当时的常态,我们也习惯了这种工作状况。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经过30多年高强度的建设,电力、煤炭的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已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供应短缺已不再是能源工作的主要矛盾,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2014年,我国电力消费只增长了3.8%,装机容量已达13.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而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却比上年下降了235小时,其中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了314小时,全年火力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仅有4706小时,已经表现出供大于求。由于在建机组较多,并陆续投产,2014年火电装机增幅达到13.3%,远大于电力消费增长,这预示着2015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还会进一步降低,电厂之间的发电量之争将愈演愈烈。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争着上新项目了。
另外,过去还有一个倾向,即考虑到本地的税收、就业和政绩,都希望在本地上项目,接收外来电力的动力总是弱于在本地上项目。但随着环境、大气污染的加重,雾霾也绝非北京独有,长三角的空气质量也远不如前了,人们改善环境、大气质量的诉求也会改变人们的思维,接收外来电、减少本地污染物排放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此“十三五”规划要重点考虑能源结构的调整,做好接受外来电的规划。
随着电厂建设强度放缓,由此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设备制造商也将面临产能过剩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应对?厂家应未雨绸缪,要有思想准备。
煤炭行业也是一样,产大于需,造成价格下行,从2013年5月至今一直是这个态势,预计今后几年煤炭价格也难有明显上涨。2014年,我国消费的煤炭量占全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四成还多,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仍超过60%。所以今后能源结构调整必须朝着减少煤炭消费比重的方向进行,煤炭行业的人可能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但这是客观现实。不允许进口也不是好办法,多留一点资源给子孙后代永续使用有什么不好?
这些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特别是江苏,现已成为全国风电、太阳能设备的制造大省。但就比例而言,风电也只占其发电总量的2%,太阳能发电只有千分之六,更是微乎其微,即便如此,弃风、弃光仍十分严重。有报道说四川水电弃水100亿千瓦时。所以在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调整政策。我认为,总是指望国家补贴不是个办法,补贴是双刃剑,会影响新能源的发展规模,还是要通过竞争和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新能源的发电成本。最终目标不是靠补贴,而是靠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发展。
2015年,乃至“十三五”期间,能源工作的重点要转到加大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能源革命,一个扩大国际合作”要贯穿于今后的能源工作中。
(作者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本文为作者为江苏省能源协会年会撰写的书面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