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CEO李彦宏说,我坚持对技术的庞大投入,我不管华尔街怎么想,IT行业从来都是一个技术向前的行业。
我觉得技术向前这话同样适用于光伏产业。
2008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时间节点,自2008年来,光伏产业呈现跌宕的上下波动局面,也自那开始,业内逐渐有了一个习惯,那就是行业鼎盛或回暖时期,企业通常都竞相扩张产能,行业跌入低谷时期,企业缩紧产能转而研究技术更新。这一点可以从国际知名技术期刊Solar Media《Photovoltaic International》每年的技术研讨论文量及广告窥探一二。
这其实并不科学,在许多新兴产业,技术是市场的推动力,尤其是技术更新。
根据PV-Tech观察,纵览光伏产业链,过去一年在产品制造端取得一定突破的环节出现在多晶硅、硅片、组件及逆变器,有些成功的迈出了以技术变现的第一步。
2014年中国主流多晶硅企业相继恢复盈利,国产多晶硅产量达到13万吨,进口总量10万吨。开工的企业逐渐增多,恢复到18家左右。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重点是这种恢复盈利背后的真正状态,我们先做一道算术题。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多晶硅生产商使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这些企业包括GCL、大全、南玻、特变电工、永祥等,以其中代表GCL中能为例,在电耗最低60-65度情况下可实现15美金的生产成本,在进一步技术改进及电价调整情况下2015年有望到达12美金/公斤,规模再提高达到其最终极限值为接近9美金/公斤。
另一方面,由于大家都是使用此方法,因此眼下全球主流企业的改良西门子法都没有太多亮点,基本均靠能耗物耗下降,形成成本降低,四巨头旗鼓相当。
那么,在技术改进到达一个节点时,竞争的下一步怎么走?在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要求下,如何继续发展?
2014年9月,保利协鑫(03800)公布规划2.5万公吨硅烷硫化床法多晶硅项目首套装置建成投入试生产,各项运行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现在市场上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但硅烷流化床法是革命性的,流程短,能源消耗低;反应效率高,副产物少而物料消耗低。新一代技术也有和改良西门子法相通的地方,就是中间原料三氯氢硅是一致的,而新一代硅烷流化床法都是电子级品质多晶硅;同时单位投资做到12-13美元/公斤,业内控制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要两倍以上投资。”作为当前行业排名第一的保利协鑫,也在思考如何继续领先,如何走下一步,保利协鑫的专家表示,“从现在来看,在晶体硅技术路线基础上,未来没有比硅烷流化床法更好的可以量产的技术路线。无论多先进的改良西门子工艺也达到极限了,未来中能新的硅烷流化床法占比会越来越高,原有的6.5万吨改良西门子法会提升到7.5万吨,硅烷法第一步做到2.5万吨,呈现3:1的结构比例,后续逐渐提升硅烷流化床法的比例。最后应该是逐步替代。”
纵观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布局,大部分企业分布在西北新疆、内蒙古,西南四川及周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和新疆内蒙一带地区电价一直低,比起处于沿海地带企业,具备电价优势。
“但一个个多晶硅企业照样停产或亏损运行,主要原因还是技术落后,高电耗冲抵了低能源价格优势,我们的电价应该是全球最高了,压力很大,低电价地区反而没有这压力,也没有了提升技术节能降耗的动力。”保利协鑫技术专家强调,“技术不行到哪都不能生存。都一个地球,换个地方也是消耗能源资源”
据了解,目前多晶硅生产商中,除了保利协鑫,国际上还有REC、MEMC,国内陕西天宏硅业等在进行硅烷流化床的投资生产,但能否实现这一多晶硅制备方法的技术突破要看后面发展,PV-Tech将对此持续跟踪。
曾经有一度,国内多晶硅企业生活的很好,“拥硅为王”、多晶硅荒的局面发生在不远的前几年,国内多家央企如航天、天威等相继进入这个领域,曾经的辉煌历历在目。
然而随着神舟硅业的剥离,四川大部分多晶硅企业的停产,以及上个月最后一天*ST天威宣布对天威硅业破产清算申请获法院受理,至此,光伏圈多晶硅在2014年12月30日划上一个段落分隔号。
激情的投入,悲剧的收场,这其中的种种故事请关注2015年第一季度《PV-Tech PRO》杂志,以史明鉴,抛砖引玉为大家分享。
最后,PV-Tech还将推出同系列硅片、电池、组件与逆变器篇章,敬请关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