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强: PPP模式适应海外电力开发新常态

   2015-04-08 中国能源报方笑菊46450
核心提示:PPP模式利益相关方结构关系图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逐渐开始主导国际性跨区域多边合作,政策倾向于支持中国企业

PPP模式利益相关方结构关系图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逐渐开始主导国际性跨区域多边合作,政策倾向于支持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作为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必将越来越普及。”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强表示,中国工程公司特别是电力工程企业在开拓国际业务时,应该从传统的工程承包商业模式向PPP模式转变,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主动适应海外市场可持续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新机遇。沿线已有6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支持和积极参与建设,5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国际区域间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开了未来之门。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电力建设企业,中国电建海外业务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亿千瓦,足迹遍布108个国家。多年来的海外业务实践,让姚强和中国电建的海外团队对于眼前的机遇和变化,有着更深刻地理解和更敏锐的观察。

传统“走出去”模式难以为继

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建几十年海外开拓和经营的过程,伴随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格局的起伏和变化。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海外工程市场开拓的变化趋势?

姚强: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个世纪末,主要从援外项目发展到国际竞争性现汇项目。

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把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此后10年间,为了鼓励和支持中国工程承包企业,中国政府在金融政策、出口退税等大力支持,2001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挂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代表国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石油换贷款”、“资源换项目”、“一揽子互惠合作”、“421资金”、“两优贷款”等先后推出,大大促进了中国工程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正是中国资金的输出,带来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黄金十年”。

现在发展到第三阶段,2012年以后,中国资本将引领国际工程建设走向以投资建设为特色的工程建设新时期。随着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壮大,原有的现汇项目和中国资金推动项目的拓展都达到了一个瓶颈状态。

中国能源报:新阶段和新变化对于我国工程企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克服这一瓶颈?

姚强:传统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支撑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以PPP、IPP等投资合作为基础的工程建设份额逐年增多,对外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速。从各大企业跟踪的项目来看,未来拟推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求以PPP等投资合作模式建设的比例超过50%,这基本可代表行业发展的趋势。因此,依靠传统的国际公开竞标、中国资金促进EPC承包等模式难以支撑中国企业的扩张步伐。

中国主导的区域多边合作

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

中国能源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等战略构想在海外工程格局变化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姚强:近年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461中非合作框架、中国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12项举措、发布《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等一系列战略构想,开展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规划,勾画出多个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新蓝图。为配合这些外交战略的实施,政府还积极推动落实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为经济外交的实现提供金融支持。

我们应该有信心,中国主导的区域性多边经贸合作将成为未来国际合作的常态。这些战略规划和资金支持必将为工程承包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我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再上新台阶。

中国能源报:受金融危机、主权债务上限等多种因素影响,愿意主权借款开发基础设施的国家越来越少了,PPP模式不可避免成为主流。PPP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开发好处何在?

姚强:目前,外国企业、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许经营,相对政府主导的模式来说其运作效率高,利于本国政府减少负债,更能确保项目的良性运行。PPP模式在发达国家已是非常成熟,在拉美部分国家也被广泛采用。

中国政府倾向于引导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从传统的国际工程承包向特许经营转变。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政府主导成立了“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的目的是作为参股投资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加,而亚投行则主要负责解决后期的项目融资,这种架构设计本身就是基于PPP模式开发项目的思路。

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中国企业参股国外项目开发。相对于传统的模式,中国资金多做的“EPC+F”类项目,承包商项目彻底移交后就基本不参与运营。在一些落后国家尤其是少数非洲国家,由于运营维护人员素质跟不上,相当一部分项目难以正常发挥设计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企业、金融机构甚至中国政府的形象。因此,包括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最近都提出,今后的中国资金更倾向于支持投资、建设和运维一体的项目。

企业战略视野:合作共赢,谋划长远

中国能源报:经过几十年的海外发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才和资源。在中国政府主导的多边、跨区域国际经贸合作逐渐铺开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特别是是行业龙头企业,应如何适应这一新常态?

姚强:首先,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主动整合资源运作超大型项目。在中国政府主导的多边、跨区域国际经贸合作逐渐铺开的情况下,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应敢于出手,主动坐庄和操盘国际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要敢当掌握项目主动权的“Stakeholders”。

本着合作共赢,利益共享的原则,牵头方应立足整合全球资源(包括国内其他企业)为项目开发服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最好拉上欧美伙伴,在中亚最好拉上俄罗斯。只有掌握项目开发的主动权,以我为主,只要对项目有利,不排除任何潜在的合作伙伴。这才是成熟的大国,优秀的跨国企业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大多数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进行结构调整,由承包商向投资商、服务商和运营商转变。由于历史原因,传统的中国企业大多根据行业、角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工,开发商、承包商、运行商各行其责。但是PPP模式开发项目,项目公司应掌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职能,虽然各个职能可分别由独立的公司承担,但是作为项目整体运作的牵头单位,应具备承包、投资、服务、运营一体化的组织管理能力。

新形势要求我们由传统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转变,我们不仅要进行资本运作,还要向资产运营拓展;人才结构应由以技术管理型为主向以商业运作、资本运作和高端对接型为主转变;企业文化要实现由“工程承包商”到“项目开发运行商”的转变。

此外,还应该加强合作,联合国内外企业机构共同进行国际投资。

在对外重大项目投资开发上,中国企业应树立互利共赢的观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及机构的合作。第一,应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这可借鉴以前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设立“中外合资公司”的方式。第二,应加强中资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避免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过程中出现无序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的情况。第三,应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联合国际领先企业共同进行投资,既可学习国外优秀企业跨国投资管理的经验,又可分散降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第四,联合投资银行及各种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组建“资本运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多方参与联合体,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实体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第五,中资企业还应重视与当地/国际知名NGO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加入东道国相关行业协会组织,要善于变通,通过合作共赢取得更广泛的支持。

中国能源报: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目前很多中国企业都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您对于即将“赶海”的企业有何建议?

姚强:加强本地化、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做到国际业务可持续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我们的HSE(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投入一般在2%左右,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在8%-12%。这是新常态,走出去的企业要改变自身,适应所在国的相关标准规范,自觉保护环境、贡献社区、服务当地社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得到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才能在当地长远发展下去。

苦练内功,履约能力向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看齐。在新形势下,国家主导的跨区域经济大开发在全球铺开,这给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提供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与此同时,对企业的大项目运作和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向政府和社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应对标国际一流企业,及时调整国际发展战略,打造和培养适应国际化大项目运作的团队,应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执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基本功扎实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