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已全面回暖,但龙头之一的英利却面临债务危机。
5月8日,英利集团总部。伴随“小苹果”音乐,上百名员工兴高采烈地进行着会操比赛,董事长苗连生一旁观看。
之前的美国时间5月7日,在纽交所上市的英利绿色能源股票一度大跌百分之十几,创出一年来的新低。
根据财报,这家中国光伏制造一线厂商未能如愿实现2014年扭亏目标,连续第四年亏损,当年亏损额达到12.7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95%。
但整个光伏行业回暖已开始显现。与英利同样在美上市的天合光能、阿特斯、晶科等光伏企业,陆续在2013〜2014年实现扭亏为盈,走入复苏通道。201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到48.1吉瓦,中国新增13吉瓦,位居第一。2015年,国家能源局将全年新增目标已拉高到17.8吉瓦。
外界心存疑虑,英利会成为尚德第二吗?
英利首席财务官王亦逾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英利最困难的时期已过去,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化解高负债,并拓展新业务。他对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将英利债务水平降到业内平均水平即70%〜80%充满信心。
英利公关部副部长王志新介绍,截至2014年底,上市公司英利绿色能源的银行贷款共104亿元,今年10月、2016年5月、2017年5月还有共27亿元的到期中期票据需要偿还。
高负债背后
2014年四季报显示,英利上市公司部分总资产271亿元,总负债258亿元,当期负债率高达95%以上,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英利正处于困难时期,高负债带来的首要问题是高额的财务成本。
2014年,英利销售收入为129.3亿元,毛利润为22.4亿元,其中财务费用达到12.3亿元,占比超过54.6%。再加上其它费用,致使当年英利亏损12.7亿元。
王亦逾认为,英利之所以负债率相对较高,尤其在行业基本复苏的情况下仍然亏损,这与英利近年的“全产业链”战略有很大关系。
2009年前,英利试图打造一个包含铸锭、切片、电池、组件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且每个生产环节的产能基本相同。好处是,在当时组件市场价格较高的时候,英利可将生产成本控制到最低。
“2009〜2010年,英利毛利率达到了30%以上。”王亦逾说,但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也存在风险——即英利用于设备的投资远高于其他光伏企业,高投资背后附带的银行贷款也比其他企业高很多。
王亦逾回忆,在光伏组件价格高时,每瓦售价达到4美元左右。如果按照30%的毛利率计算,每瓦可以赚到1.2美元,但2012年后,光伏组件价格一度跌到每瓦0.6美元。即便英利还保持了15%〜16%的毛利率,但每瓦赚到的利润还不到0.1美元,仅为过去的1/12,但是财务成本仍与原来一样。
英利原本计划在1〜2年内收回投资成本,由于市场行情急剧变化,使得其成本回收期延长至5〜8年。因此,当大部分光伏企业去年已恢复盈利时,英利仍然亏损。
“这只能说明其他企业比英利负担小,而我们因为历史原因,需更长时间复苏。”王亦逾强调,“英利在去年还保持了行业内第二高的毛利率,说明竞争力仍然很强。只要时间足够,卖够了量,就会实现盈利。”
英利的“历史包袱”还包括早年对六九硅业有限公司的投入。六九硅业是英利在2008年成立的硅料生产厂,后来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逐渐停产。
连续赞助两届世界杯足球赛的花费,英利也耗资巨大。光伏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极大提高了英利品牌知名度,但外界估计的上亿美元赞助费可能也是拖累其亏损的一个原因。
王亦逾表示,英利的品牌宣传已告一段落,不会再成为2018年的世界杯赞助商。
为了减轻包袱,英利利用六九硅业搬迁意欲获得土地收益。4月23日,英利宣布出售了六九硅业的闲置土地,获得土地收益5.88亿元。
自救难题
王亦逾介绍,英利目前主要通过控制出货量、逐步转向轻资产运作以及开拓新的业务来化解债务,同时也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股票增发等资本运作手段,英利有望在2016年底之前,将负债率降到合理水平。
2014年,英利的出货量合计3.36吉瓦,低于年初设定的全年出货量目标4.0〜4.2吉瓦,将连续两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位置让给了天合光能。苗连生公开表示,减少出货量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出货量和盈利能力之间的平衡。
王亦逾说,出货量大意味着占用更大的现金流,因此英利有意识地消减毛利率低的订单,并拿出一部分现金来降低负债率。2015年,英利将继续控制出货量。
与此同时,为了改变全产业链战略带来的负担,今年4月英利尝试“众包”模式,即拿出铸锭硅片环节一条100兆瓦产能的生产线,进行代工生产,以此降低资金占用比例。王志新表示,如果试验成功,不排除未来将会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采取这种模式。
王亦逾认为,轻资产运作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利只要掌握了铸锭和电池的核心技术,制造部分可以交给其他企业代工,
除此之外,为了增加新的盈利点,英利同其他光伏企业一样,正快速向下游电站业务挺进。2014年,英利宣布下游电站发货量261兆瓦, 2015年预计发货量400〜600兆瓦,目前公司整体电站项目储备达到1.6吉瓦。据了解,英利的项目储备80%以上都是地面电站,基本的开发模式是,寻找合伙投资人平摊资本金,然后联合开发,联合持有。
对于英利化解债务危机的前述主要路径,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比如,出货量并不是越低越好,高额的财务费用仍需要一定的出货量来平摊成本。而且,前几年英利出货量高速增长,2014年增速降至3.9,压缩空间已经不大。
再比如光伏电站,依照开发规律,通常开发企业准备20%的资本金,剩下80%的资金向银行贷款,如果英利要悉数开发1.6吉瓦的电站,需要约160亿元的前期投入。
如此巨额资金,对于负债率高达95%的企业来说,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光伏电站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补贴,但近年光伏电站建成后未及时收到补贴的情况时有发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