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是否发展得太快了,目前进入光伏产业是否存在风险?业界对上述问题存在着争议。在10月14日召开的2009中欧太阳能光伏发展论坛上,中国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提出自己的看法。
孟宪淦在会上指出,如何使中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光伏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发展过快,已经有形成泡膜的风险。数字显示,目前在中国建成并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有40-50家,加上各地新申报的产能,年产多晶硅可达18万吨。以生产1MW的电需要用到10吨多晶硅原料计算,18万吨的总量可生产18Gw的电力,目前来说这是一个较高的数字。有专家估计将有8GW左右的产能过剩风险。此外,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了国外光伏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已经造成国内光伏组件库存的积压,重创了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
“从光伏产业的特点、性质考虑,光伏产业是政府指导、政策推动型的产业。”孟宪淦说。从政府层面上考虑,政府不希望光伏产业发展过快,成为“淘金”产业。最近政府对产能过剩这一情况已经提出了警示。
他进一步指出,要解决国内光伏发电的问题,最主要是解决光伏电力上网问题。如果生产出来的电力不能够上网,那么光伏系统就是一堆无价值的装置,显得无意义了。
同时他还指出,过去光伏行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目前进入光伏行业存在风险。主要包括政策的风险、竞争的风险、利润的风险、产业链的风险和技术风险。例如政策风险,目前对多晶硅生产制定了准入制度,产量在3000吨以上,能耗低于80度的项目拥有准入资格。而对于3000吨以下多晶硅项目今后将不再获批,同时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