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曹妃甸10月16日电 (记者秦华、万世成)今天下午4:30,曹妃甸论坛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应对危机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本届论坛主席郑必坚先生做主旨发言。
郑必坚谈到,33年前,1976年曹妃甸所在的唐山市曾经因为毁灭性的大地震令举世震惊,但是在那以后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三个十年”,唐山又以几乎全新的面貌迅猛崛起了。经济总量增长30倍,人均生产总值增长23倍,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人均收入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还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荣誉奖”、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的“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8年在新华社和中国市长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幸福感”调查中,唐山又入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唐山在最近30年当中由毁灭到复兴,这个巨大的变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以至于在整个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上,称得起是一件大事。
地处唐山东端沿海、原来不过是小小荒凉沙岛的曹妃甸,又在几年基础设施初步建设的基础之上,从2007年开始产业集聚的短短3年,在渤海湾异军突起,变成一个年吞吐量1亿吨,5年内还将达到5亿吨,而且有首钢、京唐公司等大批先进制造企业扎堆抢滩的北方大港和重工业基地。回想90年前,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提出“要在中国北方建设一个与纽约等大的深水大港”。它的选址在哪里呢?恰恰就在今天的曹妃甸新区之内。孙中山先生的这类宏图,当年曾经被一些人讥笑,说是“吹牛皮”、“放大炮”,今天我们看到在新中国曹妃甸人的奋斗当中,他的宏图正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了,应当说这也是一件大事。
郑必坚指出,今天曹妃甸一个最大的、最值得人们称道的亮点,就是勇敢地而且卓有成效地肩负起一项富有21世纪上半叶时代光彩的双重使命。哪双重使命呢?一重是立足当前坚持大开发、大建设;又一重是着眼长远,坚持可持续发展。曹妃甸人以他们特有的苦心、匠心、干劲初步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局面叫做“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他们的经验据我的粗浅体会,大体有六个方面:
一是规划先行,统筹配置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二是立足引进能耗低、污染少,但是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四是注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涵养并重兼顾;五是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六是上述这一切都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
毫无疑问,曹妃甸人还会继续前进、继续前行,而且不间断地深化、完善、发展他们已经取得的经验。
郑必坚在发言中,指出曹妃甸在今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认为,作为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后来者,后来者面对的挑战是严峻的。“土地、劳动力等成本刚性地上升严重影响了产业聚集,环渤海地区各经济板块竞相发展形成这样的态势,同时又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有效需求萎缩和市场趋紧,都对他们形成很大的压力”。所有这一切,是不是事实呢?毫无疑问都是事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但是另一方面,同样作为环渤海区域发展的后来者,他们又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是不是可以说有着以下几个层次的重要机遇:
(1)曹妃甸不仅拥有新兴大港,而且拥有新发现的储量10亿吨以上的大油田和1710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因而就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2)曹妃甸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同时作为唐山这个国家级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样本区域,就具有多重叠加的政策效应。
(3)只要处理得当,曹妃甸还完全可能成为北京、天津、河北这个都市圈的战略支撑点,在互利共赢当中赢得新的机遇。
(4)我们还可以再放宽一点视野,由环渤海经济区往西看,跨过太行山,就是包括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以及甘肃在内的一个能源带,这个能源带可以叫“大鄂尔多斯”。把这个能源带同环渤海经济区连接起来,会形成中国北方一个生机蓬勃的巨大增长带,而曹妃甸就是这条增长带的最便捷的大港口之一。顺便说一下,我认为这样特殊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是不具备的,长江三角洲也不具备。
郑必坚谈到,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范围经济布局会发生变化,包括东北亚的经济布局会发生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深刻变动,这是不可避免的,会来的。作为中国新兴北方大港和重工业基地,曹妃甸也将不可避免地同这种变动息息相关。曹妃甸人的胸襟和胆识值得赞赏和钦佩,他们决心以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的劳动,以自己的诚信和友好在国际范围结交越来越多的朋友,结交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今天在曹妃甸开幕的这个国际性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