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主题的“亚欧新能源展”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该展会是“一带一路”提出后,新疆举办的首届新能源展。数量众多的光伏企业成为此次展会的绝对主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其对“一带一路”的积极态度。
不过,“一带一路”究竟能为光伏行业带来多大机遇?以民营企业为主力的光伏行业,“走出去”时该如何起步?又该如何避免再遭“双反”?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晓忠。
市场规模暂难确定
中国能源报:今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将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这对目前处境相对艰难的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何意义?
杨晓忠:“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主要目标是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提是各方通过文化上的沟通增进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取得长足发展,在对外投资方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优势,所以这是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巨大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光资源丰富,为光伏发展提供了很好条件。中国光伏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可将先进技术、产品与当地的光资源相结合,推动其光伏行业发展。这对双方来讲,都是很好的机遇。同时,沿线发达国家是我国光伏产品的传统市场,需要继续维持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开拓市场,保持竞争力。
中国能源报:沿线诸多国家光资源丰富,同时传统能源富集,这两种能源类型间的替代关系会否成为当地光伏发展的制约因素?
杨晓忠:沿线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诸多差别。发达国家此前首先发展传统能源,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后,再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而“一路一带”沿线国家中,有的地区完全可以走捷径,即直接进入清洁能源时代,无需再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例如,印尼是千岛之国,很多离岛地区没有电力供应,这些岛屿完全可以直接发展光伏太阳能发电,而不必再把煤炭运到当地进而发展煤电了。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中亚很多地区从人口和资源分布式上看,与我国新疆地区极为相似,地广人稀。所以能够拿出很多土地发展光伏发电。
中国能源报:这的确是很好的条件,但也可能意味着当地电力需求并不旺盛,一个小火电就能满足所有电力需求了。
杨晓忠:有道理。但相比于刚才提到的“走捷径”,新建火电机组对于这类地区来讲就是一种浪费。
目前清洁能源价格稍高,但下降趋势极为明显。10年前光伏发电的价格为10元/千瓦时,现在已降到了1元/千瓦时,即使对于行业内的人士来讲,这种下降幅度也是超出预期的。另外,我们认为,随着研发的进一步投入,光伏非常有希望在未来5到8年实现“平价电力”。
中国能源报:平价电力是指?
杨晓忠:主要是指与居民用电价格持平,也就是在0.6元/千瓦时左右。
中国能源报:沿线国家对于光伏建设意愿如何?
杨晓忠:首先,大家对于“一带一路”是认可的。虽然正式提出时间不长,但得到了周边国家积极响应。例如,已有50多个国家愿意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
对于光伏行业在其中将会起到什么作用,至今还未引起足够关注。毕竟光伏发电在电力行业占比仍然较小,但我国光伏行业肯定会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媒体、公众的沟通和交流,与其增进共识,从而切实推动光伏行业在当地的发展。
中国能源报:也就是说,目前难以确定光伏在这方面的市场规模有多大,但无疑是光伏行业的巨大机遇?
杨晓忠:对。我国光伏在传统市场中发展很好。相比而言,沿线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巨大的新兴市场,而这些国家原先未必真正了解我国光伏产品和技术优势,但在了解之后,可能会非常欢迎我国光伏企业开发当地市场。当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首先在一两个国家开展试点,以起到带动效应。
光伏企业缘何滞后
中国能源报:从最近“一带一路”的相关项目情况来看,央企项目居多,民营光伏企业有何困难与顾虑?
杨晓忠:我国光伏行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我们有决心、有愿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虽然去年三季度中国光伏行业已跨出长达8个季度的低谷,但久病初愈,不管在国内还是随“一带一路”走出去,行业当前都需要金融机构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在最困难时期,行业内很多领先企业破产重组,让金融机构大跌眼镜。但光伏的前景仍然是非常好的。所以,金融机构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应该充分了解光伏行业,并区别对待各企业。事实上,我国不少光伏企业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金融机构应该给予研发实力强、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更多支持。这是行业的“潜力股”,会为金融机构带来好回报。
中国能源报:也就是说,“走出去”不单是光伏行业的事?
杨晓忠:没错。“一带一路”给光伏带来的巨大机遇,不是单靠光伏行业就能实现的。虽然我国的政策支持已是全球最好,但金融支持依然不可或缺。
补贴应向创新企业倾斜
中国能源报:2014年是光伏行业比较困难的一年,哪些优势使天合光能跃居全球最大组件生产商?
杨晓忠:得益于我们战略方面的调整,即首先要度过困难时期,等形势稍有转机,我们就要冲到最前头,实现超越和引领。
例如,在欧洲传统市场,通过推动整个行业团结协作,推动政府与欧洲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后就贸易争端达成和解方案;推动化解与印度、澳大利亚的贸易争端。从而在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方面,在便利化、自由化上都创造了很好的机遇。这表面上是投入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但“水涨船高”,行业好企业才能好。
另外,我们也在研发方面推出了高发电功率产品。
中国能源报:行业在这个时间点上,应该做哪些工作?
杨晓忠:经历最困难的两年后,行业现已进入调整期,但整合尚未完成,仍需继续推动。目前行业前10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在50%以上,前20家占75%左右。通过继续提高集中度,可进一步避免无序竞争。
当然,光伏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靠技术创新、成本降低,从而最终实现光伏平价电力。另外,行业发展需要各方合作、互利共赢,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
中国能源报:该怎么看待当下的补贴?
杨晓忠:光伏行业是清洁能源,也是新兴行业,在其起步阶段的确需要政府的补贴。未来可以取消补贴,但是当前阶段还应给予补贴,但可适当、逐渐减少;补贴方向应该是发电功率比较高的产品和企业,而不应无论高低一视同仁。事实上,各国在政策、贷款、补贴方面,都会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倾斜。
中国能源报:在这方面,国家能源局不久前也推出了光伏能效“领跑者”计划。
杨晓忠:这是主管部门的新举措,也得到了众多行业领先者的积极响应。如果得到切实落实,对于行业的持续发展会比较有益。
“双反”:评价标准不科学
中国能源报:谈到补贴,让人联想到“双反”,发起方的初衷是什么?能否说明国内光伏行业的制造能力更强?
杨晓忠:各个行业在这方面情况相近,即发展不好,没人理你,发展好了,别人就认为你会构成威胁。有的国家经过调查之后认为,中国的光伏对其国内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损害。但是,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主要归因于对方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双反”调查需要相应标准来衡量产品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如果他们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就需要按照中国国内的价格与成本关系作为衡量标准,但由于他们并不承认该地位,所以就按照印度、泰国等其他国家的成本来衡量我国光伏行业是否存在倾销。
这是不科学的,由此得出的结果也不客观、不公正。因为我国光伏行业全球领先,成本肯定低于其他国家。但事实上,按照国内的标准测算,价格是高于成本的,企业也存在毛利润,所以并不存在倾销。
所以,从长久看,应该迅速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能源报:为何最后能达成和解?又有何启示?
杨晓忠:事实上,对方政府部门也知道,“双反”是把双刃剑,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双反”最后才能得到和解。例如,美国便留了一个“口子”,即只要电池从国外采购,在中国国内组装成组件后出口,就不会受“双反”约束。
对行业来讲,只要创新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对方就会客观看待。另外,“世界是平的”,还应加强行业协同,了解对方感到威胁的原因,并解惑释疑。例如,印度原本计划发起“双反”,但通过双方增进了解,最后放弃,并邀请我国光伏行业代表团对其进行访问,在近期更是与我们相关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中国能源报:沟通的确很重要。印度对于光伏的态度如何?
杨晓忠:很积极。印度计划到2022年实现光伏装机1亿千瓦。这么宏大的计划,没有中国光伏行业的参与,难以实现。所以,近期印度总理和相关地方政府领导先后与我国光伏行业代表进行了对话。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态度。
事实上,如果中国光伏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拉动税收、就业,就一定会得到当地支持,实现与当地共同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