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尚有合理发展的空间。”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对多晶硅发展似乎抱有信心。
多晶硅企业面临“优胜劣汰”
在这次中国国际硅业大会暨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上,听到最多的是其产能是否过剩,以及多晶硅行业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如何增强产品竞争力的探讨。
从400万元/吨到60万元/吨的价格,从去年4000多吨到今年约1.5万吨的产量,从大都是6300千伏安以下小型矿热炉到未来准入标准25000千伏安的设备……多晶硅产业划出一道道跌宕的曲线。
关注的焦点聚向四川多晶硅企业:它们生存现状如何?
在西博会新能源展区内,人们看到的是一份份并不难看的答卷。乐山已拥有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现有产能居全国第一;成都开发新能源产业专业园区,力求在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光热发电这两大领域突破……
紧随国家政策,四川亦将采取6大举措严格准入制度,多晶硅企业将继续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题。省经委机械冶金建材处处长闫克俭表示,四川原则上不再新批多晶硅项目建设,今后将重点着力于多晶硅中下游产业链条的打造,以提高附加值。
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不会减弱
论坛传递的另一信息也让原本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目前虽然提出防止多晶硅产能过剩,但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会减弱。
近期,攀西地区、阿坝也正抓紧光伏电站的建设。闫克俭表示,政府相关部门正努力争取国家政策,促进四川光伏产业的发展。成都也意欲联合凉山等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区域共同拓展市场―――按照“调整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四川多晶硅和光伏产业划出一道持续上扬曲线。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光伏产业更是如此。随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对光伏产业产能的需求正变得更大。”石定寰认为,新能源产业依然前景可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