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外媒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以Conergy与SolarWorld为代表的德国光伏企业,正在联合多家组件厂商,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消息传回中国后,光伏产业界掀起轩然大波,一时间里,众说纷纭,各种有关如何应对来自德国的反倾销诉讼的讨论浮出水面。然而,到现在为止,业内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共识。反倾销调查压力在日益加剧,这种松散的状态不利于我们应对当前局势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光伏反倾销问题做一番探讨,以期能找到相应的对策。
光伏反倾销问题的由来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下,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更是一路攀升,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7.5GW,形成了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光伏装机大国。剧增的光伏装机容量,拉动了全球对于光伏电池的消费需求,一批世界级的光伏制造企业诞生。中国也不例外,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企业紧紧抓住世界需求剧增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涌现出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知名的大型光伏制造企业。
然而,自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国为了削减财政支出,纷纷缩减了本国对于光伏装机方面的支持政策,世界光伏装机消费需求开始下滑,中国及西欧各主要光伏电池生产国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都深受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欧洲企业,由于缺乏订单,生产无以为续,陷入困顿状态,在近期,我们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消息:德国最大的光伏巨头Q-Cells今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7%,二季度更是税前亏损6200万欧元,并计划关闭数条生产线;而其有名的Sunshine公司已倒闭。中国的光伏企业也受了一些影响,相当一批中小型光伏企业陷入了窘迫境地,然而,由于中国光伏企业的主体是民营资本,经历过长期的竞争环境,一些大企业具有较强的克服危机和困难的能力,受影响的程度还在可控之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行业还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近段时间,我们有听到天威薄膜投资31亿元建设150MW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宁夏阳光4500吨多晶硅项目等行业利好消息。
在这种较为鲜明的对比之下,德国的同类企业,很容易想当然地把当前困境的症结归因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加上近段时间,全球各主要贸易体对中国发起了密集的反倾销、反特保调查控告(如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等),在此影响和鼓励下,“光伏反倾销”被这些德国光伏企业抬上了台面。
光伏反倾销问题的实质
德国光伏企业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申请不是简单的贸易战问题,有其深层次的考量。一是保护自身市场份额的需要,世界金融危机后,西班牙、德国等紧缩了本国光伏支持政策,光伏装机容量的递增幅度减小,订单剧减,欧洲市场供求呈现出一种“僧多粥少”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为使本土“和尚”有饭吃,逼走外来“和尚”就成了一种选择。二是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在订货不足的情况下,德国的部分厂商为节省成本,采取了裁员、节流的措施,造成部分人群失业。为消除和转移这一部分失业人口的怨恨和不满情绪,这些企业需要寻找替罪羊。在这些企业看来,中国的同类企业当前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了不小份额,无疑是最好的替罪羊。三是制造阻碍,打击竞争对手。长期以来,中国企业依据自身在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自身的较快发展,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并在世界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这种成就,让西方同类企业羡慕不已,所以,有一些西方企业一直希望能给中国的企业的发展制造一些障碍,削弱其竞争力。四是不排除有恐吓的可能,以期乱我方阵脚,达到混水摸鱼的目的。
光伏反倾销问题的危害性
若是德国企业成功游说欧盟委员会立案并成功通过裁决,其裁定结果必将对中国光伏产业界造成严重危害。一,欧盟将正式采取征收反倾销附加税(高达60%以上)的处罚措施,这样的的话,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其市面价格将远高于欧盟本土企业,中国企业历来积聚的价格优势等将不复存,竞争能力将下降,相当一部分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第二,假如这次德国企业申请反倾销成功,受此鼓励,欧盟企业将在其他竞争领域也采取更多的反垄断、反倾销控告,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将常态化,中国业界将不胜烦扰。第三,一旦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裁定,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实体效尤,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同类企业也会效仿欧洲,采取反倾销措施等来应对前来竞争的中国光伏企业,中国的光伏企业有可能四处碰壁。所以说,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成功,其将会对我国的光伏业界,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界,造成严重的后果,国内的有关企业和我们的政府,不能有侥幸之心,应该积极分析,及时行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不利情况的发生。
光伏反倾销问题的对策
上面说到,一旦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成功,中国光伏业界将遭受重大打击。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根据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应对这个问题。
首先,国内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