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组件PID认证动机背后:以销售为目标的测试乱象

   2015-09-10 PV-TECH肖蓓25990
核心提示:美国NREL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此前证实无论组件采用何种技术的P型晶硅电池片,组件在负偏压下都有PID的风


美国NREL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此前证实无论组件采用何种技术的P型晶硅电池片,组件在负偏压下都有PID的风险。然而我们依然看到市场上很多“大言不惭”的破纪录认证。

尽管各光伏组件制造商在各认证机构做PID测试进行的如火如荼,相对统一的测试条件是-1000V,85%湿度,关于时间、温度方面还存在差异,以时间为例,测试可以在96-192小时之间。

但真实情况是目前整个行业对PID尚没有公认的统一国际标准,在现有测试标准下,只要组件显示出其额定功率性能损失少于5%,就被认定认证机构认为通过测试,那么是否能保证组件万无一失?这一点,认证机构工作人员自己都认为值得怀疑。

详细查看部分组件制造商的PID-FREE测试报告,会发现其中的不一样,据认证公司反馈,测试条件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调整,有些组件企业对自身组件产品要求高,会按照最严酷的测试条件进行测试;而有些组件企业因为市场情况不一样,会选择温和一点的测试,这些因企业因测试机构而异(如表一)。



表一:部分获得PID-FREE测试报告的主要光伏组件制造商名列

PID测试无统一标准

据PV-Tech了解,因为没有针对PID的统一标准,绝大部分第三方认证机构的PID测试依据是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IEC62804、IEC61215、IEC61730标准参考前提下进行。

这里有一点让人疑惑,大家所熟知的IEC标准中包含了环境(双85温度湿度等)、安全电气条件下的测试条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组件,一般都通过了IEC61215、IEC61730标准测试,在已有测试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对组件做PID测试?

PVEL首席执行官Jenya Meydbray对此类现象的观点是:“此项严格的测试显示出现在普遍存在的影响系统能源产出的环境条件。各家企业担心市场上产品质量水平越来越仰赖第三方评估。这些第三方的能力超越了大部分企业内部测试,而且也超越了确保光伏组件有效运行的IEC要求。”

“同时,IEC61215、IEC61730光伏性能测试标准制定时由于PID现象没有大规模爆发,所以标准中对于环境(如双85)的测试侧重于安全方面,另外IEC标准测试中并没有涉及到外加一定的电压模拟组件实际在发电系统中的情况,而一旦加上电压问题后就产生了PID。” TÜV SÜD销售经理朱其枫认为,两者的着眼点不一样,IEC只是针对这一块组件的问题,没有考虑偏压,而PID是针对组件放进系统后,整个的影响如何。

TÜV SÜD负责PID项目的工程师蒋步祥补充道:“光伏系统(或逆变器)刚起步的时候,设计的最大系统电压都只有200~300V,但是慢慢地随着技术发展以及大规模电站的需求,最大系统电压逐渐被提高到了600V进而到1000V,未来还会继续上升。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对标准进行相关补充。”

Intertek天祥集团商用电子电器中国区总经理李琼也向《PV-Tech PRO》介绍:“虽然目前草稿标准尚未正式发布,PID认证也并非强制认证,但正是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组件出现了大规模的效率衰减,而在研究衰减成因时发现了PID效应,所以PID效应在光伏组件中是大量存在的。因此PID认证非常的必要,PID-FREE的组件可以明显的减少功率损失。”

PID测试为什么没有统一标准?VDE上海总经理韩强表示,因为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没有获得最终答案:“最关键的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原因,抓不住实质,为什么会产生PID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衰减?发生的机理并不清楚,如果找不到原因,就不能保证是否还会发生问题PID,可重复性不太确定。因此在没得到发生原因的情况下,相应的国际统一标准就不会出来。”

韩强表示目前正由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机构(TÜV Rheinland、VDE、Fraunhofer ISE)在共同进行标准草案的制定,但需要找出PID产生的真正原因才会有更多的进展。在现有测试标准下,只要组件显示出其额定功率性能损失少于5%,其就被认定为通过测试,是否能保证组件万无一失?他认为值得怀疑。

认证的动机

在测试过程中,除了组件,测试机构同时要求申请测试方提供电池片、EVA、背板、玻璃和边框等信息来评估制造工艺是否完全相同,测试得出的结果只适用于测试样品的结构。

于是,一个问题出现了。

测试企业对外宣布其组件通过了PID测试并获得了认证测试报告,那么其生产销售的组件是否与其拿去进行测试的组件产品品质及结构一样?

这成为国外客户及各大第三方认证检测机构普遍担心的问题,因为不乏有组件制造商因为市场需求变更并采用与测试不同的零部件。按照要求,涉及到电池片、EVA、玻璃材料、背板材料、边框材料、焊带材料、接地方法变更,以及电池片工艺变更、硅片变更,都需要重新进行组件PID测试。

认证机构对此同样采取抽样检查的措施,此类抽检一般情况下一年一次,在出现问题后进行追加,有些需要一年4次或多次。这样的抽检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难免漏网之鱼。曾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试问中国哪家组件厂敢说自家产线上抽检的组件能通过PID测试?虽然大家都有证,但往往理想与现实大相径庭。

为此认证机构也不得不提醒相关终端客户和买家,除了查看颁发的认证证书外,还需要仔细对比其CDF(材料)清单、结构数据表、生产厂商信息等。其中标有PID标识的组件必须要有清晰的内容,比如制造商名称、代号或品牌标志,类型或型号,序列号,组件适用的最大系统电压等。

TÜV SÜD 光伏产品部经理许海亮表示:“认证是一个必要的工具,但不是万能的,基于认证而开展的品质控制能力提升、随机测试、出货检验等可以更好的协助买家把控质量。买家要有好的品质意识,PID认证或传统认证,都是与关键材料、工艺、品质控制相关的,所以买家要学会看证书、看报告。”

这个问题解决的本质,取决于光伏组件制造商寻求认证的态度与动机。

从JET、J-PEC到PID-FREE,不断流出的新的组件认证测试报告向我们宣告一个新的市场信号。过去几年,电池效率一直是企业惯用的市场营销手段,但实验室效率到工厂效率的转换旷日持久,让人逐渐失去耐心;近几年逐渐演变成对组件品质的追捧,成为新的市场关注焦点及营销手段。

对组件品质的追捧与营销直观表现在对各种认证的攀比,有些企业对待认证的观点很模糊。以PID为例,虽然他们了解电势诱导衰减的重要性,但他们主要是对通过测试获得该认证更感兴趣,为此在测试过程中,有些甚至自己也不清楚要做双85还是常温亦或是IEC标准条件下的测试。

Intertek李琼表示:“Intertek很早就开始PID-FREE组件的测试和标准研究,而近期市场才开始对这类产品的关注,说明我们的制造企业大部分仍然停留在被动的适应市场而不是走在市场前面的。”

“一些以技术为导向、近几年发展比较稳定的组件大厂,他们对认证有自身的规划,每年有相关预算,然后按步实施。他们进行认证的目的更多的是在新产品推出之时(包括材料变更)帮助其改进产品,不断验证产品以达到质量上的最优。在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才能降低风险,使企业走得更稳,他们不仅仅只是关注‘通过’,而是为了推动获得更积极的结果。”相关认证公司表示,一般这类企业在做一项他们认为值得追求的测试时,那么他们会将测试条件提高,并力求获得该测试的最佳结果。比如阿特斯、天合光能、韩华等这一类老牌光伏企业。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还有一类大厂,是近两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贵,主要以销售为导向。他们对于认证的态度与第一类大厂截然不同,比较随机,本身无认证计划也无认证预算。基本根据客户及销售反馈进行相关认证,简单理解为,为客户认证、为认证而认证,且每次认证的要求特点是时间短、速度快。事实上,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拿到测试报告的认证,其含金量未必高。比如在接到客户提出的认证要求后,销售会给出比其他企业更短的时间以争取订单,一个原本需要40天的测试,承诺在10天,这样导致后端技术人员在进行认证的时候会产生很大问题,下面做事的人也会很累,疲于奔命。

“所以这一类公司的产品质量,一般都不好。”认证公司给出结论,并预计两年后,有几家组件大厂生产的组件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

中小型组件企业则基本选择常规认证,其中也有走高端路线、以技术为导向,对认证严格要求的企业,企业虽然不大但走的很稳,但因为产能及成本限制,整体而言这类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比较少。

更公正的监督

新进入光伏产业的相关企业,如组件、接线盒、连接器、逆变器等企业所有产品都需要进行认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元器件方面进行了变动或更换,使得与当初进行认证时的相关要求不一样,同样也需要再次进行认证。以组件为例,仅组件一个产品就涉及上千个型号,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每个新出现的组件型号都需要通过认证这个环节,由此可知这将衍生出多大的认证市场。

认证中质量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果组件工厂更为关注质量的话,那么,除了认证公司的检测项目,企业再考虑工厂资深的品质控制、研发而产生的试验项目,这个市场和工作量更是大的惊人。

在这个市场中除了对被认证企业提出要求,反过来,也应对认证机构做进一步规范,在最初光伏市场中大量使用光伏产品的时候,系统安装商及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怎么能保障生产的光伏产品安全、可靠且有效?于是就有了标准的出台,这是认证机构形成及发展的初衷,也是它的意义。

现在业内新出现了众多的认证机构,使得原本应该严谨的质量检测认证充斥着过多的商业化成分,变得越来越市场化。前面提到一些企业通过PID测试后,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产品没有按照测试时所需要参照的标准及要求去生产,而不乏认证机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为企业提供了“作弊”的温床。

也有业内专家提出建议,是否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针对认证机构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以便更好地规范整个市场?或者加强国家对第三方的监督与管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