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海润光伏负债超百亿 扭亏摘帽双双存疑

   2015-09-14 中国经营报35340
核心提示:从光伏明星到泥足深陷,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饱受争议。8月29日,*ST海润公布2015年半年报,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77万元,同比大
光伏明星到泥足深陷,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饱受争议。

8月29日,*ST海润公布2015年半年报,其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77万元,同比大增571.82%。不过,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但多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工程施工等主业营收却不增反降,同比都出现下滑。此外,*ST海润还身背上百亿元的巨债,要想年底扭亏摘帽并非易事。

更让人担忧的是,*ST海润一手导演的“高送转”闹剧至今仍未平息。据统计,已有数百位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在进行维权、索赔,无论闹剧如何收场,*ST海润在资本市场已经被标注上了欺骗投资者的标签。

“另类”扭亏

*ST海润的掌舵者杨怀进被视为“中国光伏产业低调的先行者”,其曾与施正荣一起创办无锡尚德,又在无锡尚德繁荣之际选择低调隐退。不仅如此,晶澳太阳能、中电光伏等企业背后,同样闪烁着杨怀进的身影。

颇具意味的是,杨怀进治下的*ST海润却并不“低调”,“高送转”风波曾一度将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公开资料显示,*ST海润成立于2004年,最初以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为主业,随后又将业务延伸至光伏电站的投建和开发运营。在2012年,*ST海润在行业的“寒冬期”强势借壳上市。

所谓盛极必衰,上市当年*ST海润就步入困境。在获得各类政府补贴近4亿元的情况下,*ST海润在2012年只取得207.6万元的净利润,同比骤降99.48%。由于2013~2014年连续亏损,*ST海润于今年4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披星戴帽”加身。

直到今年上半年,泥足深陷的*ST海润才为自己争取到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2015年半年报显示,当期*ST海润完成组件销售344.69MW,较上年同期减少36.54%;电池片销售117.62MW,较上年同期减少19.60%;实现营业收入189697.4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9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82.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1.82%。

为何在主营收入普遍减少的情况下,*ST海润的净利润水平不降反增?面对这一疑问,海润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回应称,“根据会计准则,出售自持电站的收益体现在投资收益中,而没有反映在收入和成本里,所以报表上体现出来的就是收入减少,利润增加。”

显然,光伏电站俨然已成为*ST海润的“救命稻草”。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ST海润与联合光伏达成光伏电站购销协议,前者将其位于新疆、河北、云南等地的17个光伏电站项目转让给后者,涉及电站装机容量为930MW。这单被称为“全球最大单笔太阳能电站收购”的生意将为*ST海润带来88亿元的收益。

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看,*ST海润的主营业务中,营收实现同比增长的只有“发电收入”。报告期内,该业务的营收为1.78亿元,同比增长12.27%。

反观多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工程施工等其他业务,其营收水平分别为762万元、2.13亿元、11.68亿元、1.3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3.62%、34.05%、40.50%、80.4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半年*ST海润实现净利润3582万元,但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却由上年同期的13.62万元降至-1056万元,减幅高达7852.64%。

“这样秀财技的行为极可能严重误导投资者。”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名专业人士表示,财务报表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若为负值,则表明实际盈利水平很差。该人士称,一般投资者都比较关注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忽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如一家公司,其主业实际亏损1亿元,为了让报表‘好看’,卖掉公司名下的一块地得到3亿元,这样就盈利了2亿元,但其主业实际是亏损的。”

举债扩张

*ST海润在举债扩张之余遗留下来的百亿债务负担同样令人担忧。

2011年开始,*ST海润决定通过EPC、BT和自持三种形式发展光伏电站业务。彼时,上游多晶硅片、组件等产能过剩问题显现,*ST海润开始步入颓势,业绩直线下滑。

去年,*ST海润的净利润跌至-94759.55万元,亏损额是2013年的近5倍。

盈利颓势面前,*ST海润的扩张却几近疯狂。

在创下了最大亏损额度的2014年,*ST海润曾一口气签下总价达到327亿元的大单,计划分别在土耳其、河北省赤城县、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规模为3.1GW。

统计显示,仅从今年年初至8月底,*ST海润就接连发布投资公告,拟设立近20家太阳能发电公司,遍及河北、内蒙古、陕西等10余个省区和美国、日本、印度等海外市场。

一边是连年亏损,一边还要投入大笔资金进入下游电站谋求转型。伴随*ST海润的“逆生长”,其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

而在*ST海润大举布局下游电站的2011~2013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11%、75.28%和80.46%,出现明显上升。截至今年上半年,*ST海润负债合计103.6亿元,其中一年以内应付账款高达22亿元。

“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盘子不仅没收缩,反而不停借钱在电站领域‘跑马圈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ST海润当初冒巨大风险押宝下游电站,也是被逼无奈。在该人士看来,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固守原来那一摊不赚钱的业务,只能等死,做下游电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摘帽存疑

尽管今年上半年通过出售电站带来了88亿元的收益,但对于*ST海润而言,年底要扭亏摘帽并非易事。

上述业内人士称,*ST海润如今实行的光伏上下游一体化模式一直备受争议,尽管光伏电站后期收益稳定,但前期要耗费巨资,而上游的电池、组件等领域虽然利润有限,但资金流动周转快,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还想两者兼顾,往往会顾此失彼。

从各业务收益来看,一直试图上下游两条腿走路的*ST海润如今却是跛足前行。

今年上半年,除了发电收入,*ST海润其他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电池片、工程施工的减幅分别为6.25%、3.61%,而多晶硅片的毛利率甚至降为负值,低至-30.70%。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对记者表示,*ST海润将业务重点从之前的多晶硅原材料加工转移到光伏电站建设,主要是因为电站建造项目的收益可观。但投资光伏电站会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同时研发支出增加以及电站运营管理的成本支出也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

萧函认为,由于前期业绩亏损以及多次传出负面消息,*ST海润下一步的电站开发仍然会面临融资难题。

另一方面,年初的“高送转”风波仍未平息。证监会[微博]从今年2月开始调查至今尚未得出结论性意见。代理股民维权的上海市华容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表示,目前股民对*ST海润的索赔工作仍在继续。“证监会的调查取证过程要花费一定时间,等证监会调查结果出来,我们的索赔才能有针对性的进展”,许峰对记者表示,目前已登记并寻求索赔的股民达200多人,但因证监会至今未出调查结论,索赔进展缓慢。

面对外界对年底扭亏摘帽的担忧,*ST海润对记者回应称,“未来还将布局印度等东南亚市场,同时积极创新电站商业运作模式,提升项目盈利点。”但其对年内能否摘帽没有做出明确表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背负百亿巨债,海润光伏扭亏摘帽双双存疑。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