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光伏规划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尤其要扩大分布式规模,并重点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全产业链竞争力。
这是10月12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2015光伏领袖峰会上传递的信息,他还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要实现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型发展,实现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转变。”
多位与会专家预计,“十三五”将真正成为市场大浪淘沙的阶段。
降补贴 降成本
据国家能源局初步统计,今年1-9月,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在1050万千瓦-1100万千瓦,预计全年新增量可达到1500-1800万千瓦。
与此同时,光伏成本实现大幅降低。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计算,过去十年间,光伏成本已降至原来的1/8,未来短期内可继续降低30%。但成本的急速下降并不意味着行业已不再需要补贴,关于补贴是否会取消及何时取消一直备受热议。
对此,梁志鹏在上述会议上给出了答案,“光伏补贴未来8-10年不会停。”
虽然这一利好令人振奋,但面对近200亿元补贴拖欠的现实,业内人士担忧不减,补贴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已成为影响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形成三角债,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于此,梁志鹏表示,补贴会尽快发放,但难定具体时间。
据工信部电子司电子基础处副处长金磊透露,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以及“十三五”规划将对光伏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出台发展路线图,同时加速推动产业创新,近期很快会发布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并进一步调整、完善相关的补贴等政策。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靠补贴发展的产业都不可能真正做强。同时,补贴延续8-10年不会停,并不等于补贴额不会下调。梁志鹏补充说,光伏行业未来要提高转换效率、降低成本,到2020年,系统成本达到每瓦5元以下。同时要实现产业升级,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全产业链技术能力和产业配套体系。
标准化扫除融资障碍
除了补贴,融资一直被认为是光伏领域需跨越的一道障碍,“十三五”期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了与会嘉宾热议话题。
“中国光伏市场能否做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融资。”杜邦电子与通讯事业部大中国区总裁郑宪志在会上表示。
金磊表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确实还有脱节之处,从光伏产业整个机制来看,包括发电补贴、相关资金来源仍有待完善。”
面对上述问题,多位与会专家表示,推进标准化将是降低融资障碍的有效手段。
“质量是影响产业能否得到持续投资的关键。”郑宪志补充说,“过去30年间,我们检查过将近60多个光伏项目, 来自国内、国外超过45家厂商的200多个组件,结果显示,将近41%的组件或电池存在质量问题,这不容忽视。当质量变成一个产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就必须了解用何方法能降低投资风险。”
“作为银行和投资机构,其需要准确判断电站质量及25年运营,因此需要从光伏产品前端到最终光伏电站设计一套标准化的检测及评价体系。”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军对此表示:“首先从企业自身做起,从材料端到集成端,再到建设端,我们已经建立起一套企业自身的标准评价体系,但目前还没有全行业统一的检测体系,因此期待相关主管部门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便于融资和实施。”
对此,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唐文倩也表示,所有的标准化工作都是为了降低风险,以便融资机构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资产性能,这也是一个征信的过程。”
全产业链竞争力将提高
据了解,为了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的目标,目前业内已经在讨论上调1亿千瓦的预设目标,甚至有可能调高一倍,达到2亿千瓦。
能源局通报的情况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已完成“十二五”3500万千瓦的目标。
为此,能源局专门调增今年光伏电站规模,全国增加光伏电站建设规模530万千瓦,对比此前能源局下达的2015年全国光伏电站新增建设1780万千瓦的规模,增加30%。
今年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产业“十三五”规划对2020年前后的光伏行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会上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不仅要在规模上有所发展,更要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掌握各种核心技术,使产业不断升级换代。
对此,梁志鹏也强调,“十三五”时期光伏行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现在已经在尝试加大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规模。今年已经启动了大同100万千瓦的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后面还要启动好几个,到明年我希望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规模达到300万千瓦以上,甚至更大一些。”梁志鹏介绍,光伏领跑者计划意在通过扩大先进产能规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 条